第191章 新的征程(第2页)

 整个海口又陷入一片忙碌之中,衙役兵丁忙前忙后,整车整车的各种物资从仓库中搬运出来,装上车之后直奔军营而去。

 仓库小吏们拿着纸笔记录着各种账目,忙得手指发疼。

 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恪尽职守。这是赵昺对所有人作出的最高指示。

 整个琼州如同启动的机器一般,高速运转起来。

 大战将起,临行之前,赵昺再次拜见了杨太后,虽然杨太后一如既往的不舍,可赵昺言之凿凿,态度坚定,杨太后也无法劝服,只能含泪再三嘱咐赵昺注意安全。

 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何况是去打仗。

 吃过饭,赵昺和武垒拜别杨太后。

 这深深地一拜也表达了赵昺对自己的养母,对这位一生历经无数苦难的女子的一种感激和崇敬之情。

 祥兴二年五月二十日。

 五万宋军再次集结在海口码头。

 海口城外,一处高岗之上,赵昺屏退众人,只留下了兴王赵与珞一人。

 “兴王,最近元军有何动静?元军的那个西域炮情况又如何?”开弓没有回头箭,战争机器已经开启,不过赵昺临行前,还是再次询问了元军的动静。

 “回官家,一个多月来,阿术不断从各地催促粮草物资。更是重用西域亦思马大肆打造回回炮,且数量巨大,恐怕会成为我军严重威胁。此事事关重大,请官家谨慎应对。”赵与珞把最担心的事情再次对赵昺讲了出来。

 “亦思马?这又是个什么东西?”赵昺问道。

 “回官家,这亦思马不是个东西。”

 “不是东西,那是什么?”

 “此贼乃伊利汗国人士,乃是造炮高手。因其协助鞑子攻克樊城、襄阳等地,得到忽必烈的赏赐。”赵与珞暗叹,这是骂人不带脏字啊。

 “哦,这么说来,这东西还是有点能耐嘛。”赵昺冷哼一声。

 “是的,请官家务必小心应对,临战之时切不可太过于靠前了。”赵与珞对着赵昺一拜道。

 “看来,此战恐怕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啊。”

 “此炮经过鞑子数次改进,威力巨大!官家到了惠州之后,切记不可掉以轻心啊。”说到这,赵与珞也是一脸阴沉地说道。

 “朕知道了,兴王且放宽心。”联想到襄阳之战,赵昺觉得自己还是躲远点为妙。

 这回回炮作为一种配种式的投石机,虽说不是什么火炮,却也是在冷兵器时代远距离投掷类武器的巅峰之作!

 襄阳,即便是在元军四面合围的情况下依然坚守了六年之久,一切看起来似乎还可以继续坚持下去。

 但是阿老瓦丁和亦思马组装的回回炮,把宋军的希望彻底击碎。重达150公斤的巨石飞跃近400米的距离,

 巨石从天而降,所到之处全是一片齑粉!

 投石机华夏自古就有,据《武经总要》记载,宋军装备的投石机只能投射几十公斤的石弹,射程也不足,和西域的回回炮不可同日而语。

 襄阳沦陷之后,南宋也曾仿制回回炮,但终因时间太短,再加上大势已去,最终无力回天。

 回回炮是宋军的噩梦,更是守城将士心中的梦魇。

 一座又一座坚固的城池在回回炮的攻击下轰然倒塌,

 甚至到了元末,朱家太祖还从俘虏的色目人中挑选会制作回回炮的工匠,并且在日后的争霸中取得很大优势。

 随着火炮,也就是前装滑膛炮的出现,以及制造技术的逐渐成熟,回回炮的制作工艺彻底失传,成为永久之谜。

 赵昺的御驾亲征,三军将士早已知晓。

 这个时候的赵昺绝不能因为元军的这种可怕远程武器而心生胆怯,萌生退意。

 因为这样做,数万宋军的士气必将一落千丈,而这也是宋朝无法承受的后果。

 前路虽然艰险,但赵昺却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勇往直前,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