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丁员外的抉择(第2页)

 盐却不一样,自个家里是没法生产的。只有靠近大海,或者有盐矿的地方才能产盐。

 而且只要有人,就得吃盐,别看着一家一户一个月也吃不了几斤盐巴,可如果拿到了盐巴的经营权,那可以说是天天躺在家里数钱了。

 这才叫躺平发育,一本万利。

 况且,只要自己紧紧抱着赵官家这条大腿,这生意就可以世代传承下去……

 丁员外心动了,这可比那些苦哈哈们给自己种地来钱快得多啊。

 种地还需要靠天吃饭,这盐巴可就简单多了。

 盐作为消耗品,吃一点少一点,吃完只能再去买,自古以来就是暴利行业,卖盐可以说是最赚钱的生意了。

 长期不吃盐后果极其严重的,最轻微的感觉就是浑身没劲。上古时期,人们就发现食盐既可以当做调味品,又可以防止身体发肿。

 在古代,食盐的获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商朝攻打“东夷”这里面其实也是有为了获取食盐的因素。

 哪怕是“周天子”也不是天天都有盐吃的。这里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技术原因导致产量低,另一方面则是古代运输极其困难。

 春秋时期,齐国地处东海之滨,坐拥渔盐之利,遂成霸业。

 青州盐曾经是作为朝廷贡品的存在。

 “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

 管仲便是利用齐鲁大地盛产食盐,靠着盐业的暴利,让齐国迅速富甲天下,齐国得以迅速崛起。

 如此精良的布匹,没想到价格竟然如此便宜。

 丁员外拿出装在衣箧里的琼州布,摸了又摸,手感真好,一时间爱不释手。

 这要是放在自己布店里,一定紧俏得很。

 只不过现在的广南东路还没有从战乱导致的萧条中缓过劲来,所以丁员外对于布匹并没有精盐那么动心。

 衣服可以旧一点,没有钱可以不买布缝制新衣,但盐巴就不能不买了。

 所以,真正让丁员外动心的还是黄鹤带来的精盐。

 “草民冒昧,敢问将军,这精盐多少钱一斤?”丁员外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呵呵,只需20文一斤。”看着丁员外一步步上钩,黄鹤笑着说道。

 “什么?将军此言不虚?”丁员外不敢想象自己的耳朵。

 “丁员外,你这是什么意思?本将军向来一言九鼎,况且这也是官家的意思,本将军难道还要诓骗你不成?莫非你丁权想让本将军背负欺君罔上的罪名么?”

 “将军息怒,草民不敢!”丁员外吓的一哆嗦,唯唯诺诺道。

 刚才还好好的,这些带兵打仗的还真是翻脸比翻书还快,这罪名丁员外可是承受不起。

 差点吓尿的丁权赶紧解释道。

 “哼,不敢就好。这价钱可是官家亲自定的,而且你拿去卖的话,最好不要超过三十文一斤。”

 二十文进,三十文出。

 一斤都能赚十文钱,我滴个乖乖,这真是暴利啊,最关键的啥也不用做就可以躺家里数钱了。丁员外心中暗道。

 历来,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利害”二字。

 黄鹤一边高举着杀威棒,一边递着甜枣。只要不是傻子,是个人都知道该如何取舍。

 “敢问将军,官家打算让草民如何去做?”此时的丁员外两眼放光,简直换了一个人似的,连忙拱手问道。

 “本将军来之前,官家曾亲口承诺许丁家一场大富贵。”到了这个时候,黄鹤倒稳坐钓鱼台,不慌不忙地说道。

 钱是王八蛋,有钱不赚那是王八蛋中的王八蛋。

 极品王八蛋!

 更何况这场大富贵还是大宋天子亲口承诺的。

 别看丁家在高要县牛逼哄哄的,可放在广南东路真不算什么,更不要说在江南地区了。

 面对着滔天的诱惑,这一刻的丁员外彻底沦陷了。

 但见,丁员外毫不犹豫地从椅子上站起来,然后对着黄鹤深深地一拜,指天发誓地说道:“丁权但听将军吩咐!从今往后,草民唯将军马首是瞻!”

 这一刻的丁权哪还有刚才体胖虚弱的样子。

 “呵呵,丁员外不必如此,快快坐下。这时辰尚早,我等坐着慢慢谈。”黄鹤拉着丁权的手,把后者扶坐在椅子上,如同老熟人一般亲切。

 这一举动又令丁员外感动地稀里哗啦。

 “丁员外,我等都是为官家效命,为朝廷尽力,以后可不能再说这种话了。”待到丁权坐定,黄鹤在一旁纠正着。

 “是是,草民言不达意,还望将军勿怪。”丁员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