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英祖王朝(第2页)

 “嗯。告诉高兴,这次再把差事办砸了,新账旧账朕一并给他算算。”忽必烈冰冷地说道。

 “是,大汗。”伯颜感受到忽必烈的怒火,连忙称是道。

 “朕也累了,都散了吧。”忽必烈说完,在贴身太监们的搀扶下,离开大安殿。

 “臣等恭送大汗皇帝陛下。”伯颜等人连忙躬身行礼道。

 东海……

 忽必烈把老本都搭上,东拼西凑的千余艘战船正在海面上航行着。

 浩浩荡荡的船队连绵数千米,千帆一道浪里云。

 高兴站在甲板上,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又看看身边精锐的蒙古士兵,思索着这次又能捞到不少的钱财。

 一时间,高兴洋洋得意,诗兴大发,吟道:古今千帆去,划船不用桨,扬帆不用风,人生全靠浪。

 这一次,铁了心的忽必烈派出的可不是由新附军、高丽军组成的一群乌合之众。而且清一色的蒙元精锐,如此劲旅在手让高兴踌躇满志,信心十足。

 此次被重新启用的高兴,奉元主忽必烈的君命,先攻打琉求群岛,拿下群岛之后,便渡海南下直奔琉求。

 琉球群岛就是后世的冲绳一带,位于小日子国和宝岛之间的东海。在后世,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属于第一岛链的存在。

 连绵起伏的船队,行驶在最前面的是副元帅杨祥。

 正在思考人生的杨祥心中颇为不爽,莫非是银子使得少了,怎么半路杀出高兴这个土鳖,竟然抢了老子的元帅之位。

 杨祥扭过头,看向排在船队中央的那艘巨大的指挥舰。

 “呸,狗日的当年咋没被陈吊眼那个泥腿子给活劈了。”

 “妈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得想个万全之策阴狗日的高兴一把。”

 暗中骂骂咧咧的杨祥已经打定了主意。

 “副帅,快看,海岛!”礼部员外郎吴志斗指着大海东面一片若隐若现的地方,嚷嚷道。

 员外郎是中书省六部各司的副职,郎中为正,员外郎为副。

 宋朝采用的是二府三司制度,二府,即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即户部,盐铁,度支。

 中书门下设丞相、参知政事,处理行政事务。枢密院设枢密使,掌管调兵权,禁军将领只有统兵权。宰相和枢密使互不干涉,各司其职。

 三司:

 户部掌户口及赋税,其最高长官为户部尚书。

 盐铁掌茶、盐、矿、工商,其长官为盐铁司。

 度支掌统筹财政收支及粮食漕运,其长官为度支司。

 行政、军事、财政互相独立,互不统属。

 蒙元的情况有所不同,蒙元废除了三省制度,采用一省制,即中书省。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历史上忽必烈时期的中书令是由其太子真金担任。

 但中书令的权力太过于巨大,甚至比肩皇帝。故,有元一朝,中书令一职经常空缺,右丞相和左丞相共同掌管中书省。

 伯颜便是右丞相,元朝以右为尊。

 中书省以下便是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正三品,侍郎正四品,郎中正五品,员外郎从六品。

 中书省除了掌管六部以外,同时掌管各个行省。其权力相当大,除了军事、监察之外,所有向皇帝的上奏都要先送达中书省。

 元朝的枢密院则和宋朝一样,依然掌管军事。

 御史台掌管监察天下职责。

 怯薛则直接掌握宫廷宿卫。最早是由铁木真创建的一支军队,慢慢演变为蒙元禁卫军。

 这便是蒙元皇帝之下各部门的构成。

 这一次奉命跟随征东大将军高兴一同征伐琉求的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兵部员外郎阮鉴便是六部里面不起眼的小角色,从六品的“小官”。

 “哈哈,本帅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传令,让儿郎们都给本帅打起精神来,全速前进。”副帅杨祥眺望着远处的海岛,摩拳擦掌。

 杨祥遥指远处的海岛,异常亢奋。

 此时的琉求群岛,正处于英祖王朝统治时期。(注意,这是琉求群岛。)

 据《中山世鉴 》和《中山世谱》等琉球王国史书记载,第一代英祖王(1259年—1299年在位)。

 相传英祖王朝共传5代,历史90余年。都城为浦添。

 这个时期正是英祖王朝的初年,在第一任英祖王英祖的治理下,国内政局稳定,也没有发生叛乱,属于一个统一的王朝。

 英祖王朝灭亡之后,分裂为中山王国、山南王国、山北王国三个国家。

 三个国家互相征伐长达百年之久。

 “恭喜大帅,今日当立下不世之功。”礼部员外郎吴志斗一弯腰,笑靥如花,笑脸如菊,谄媚讨好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