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饵 作品

第144章 御下之道

第二天一早,青青就来接我们了。

 于是,我们在附近的镇子上买了些生活物资,便在青青的带领下进了山。

 张桂芳,今年30多岁,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她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女孩,大学毕业之后却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大山之中。2008年,她将自己的全部积蓄10万元拿出来,在红木村兴建了一所希望小学。

 学校是完全免费的,但是仍有家长不愿意孩子来上学,于是她便去家访,靠着一双腿,走了11万公里的山路;靠着一张嘴,说动了680多个家庭。她为了孩子们付出了一切,而对自己,却近乎于“抠门”。她一件衣服穿了十来年,破了就补一补。她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3块钱,而把省下来的钱,都用在了学生的身上。

 她常说知识改变命运,想要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就必须要靠教育。

 可是这两年,她渐渐有些力不从心了。校舍需要翻修,可是没有钱。很多孩子每天要翻山越岭来上课,可是山路崎岖,总有孩子会在路上摔伤。她和当地政府说过好多次,可惜,政府也不是不想修路,问题还是没钱。

 当张桂芳张老师见到我们时,眼含热泪地对我们说,“你们来了,我总算是盼到救星了。”

 一句话,说得我们以及跟拍的工作人员,每个人都心酸不已。

 她还拉着我的手说,“骆毅,我看过你拍的《父女》,很感人,我是你的影迷。”

 她并不是一个看起来十分刻板的人,她很爱笑,也很开朗。我也对这位淳朴、善良,一心为了孩子的张老师,表示了崇高的敬意。我们一起合了影,还一起在食堂里吃了她为我们炒的菜。虽然只是一些简单的近乎于粗糙的饭菜,但我们却吃得很香。

 傍晚的时候,虹姐带着腾哥、王利发老师、胜男和小凯也到了,他们还带了一辆物资车,物资车上有蔬菜、水果、以及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

 看着这些物资,张老师激动得热泪盈眶。

 关于住的问题,学校里有宿舍,但却十分简陋,我们几个男生,甚至打起了地铺,把有床的房间,让给了三个女生。

 而摄制组则更惨,他们只能住在帐篷里,在户外忍受着蚊子的侵扰。

 录制是在第二天,我们没有剧本,也不是真人秀。摄制组只是如实地记录着我们每一个人在这里的言行。

 我们帮忙修缮校舍,钉修桌椅,并临时充当了老师。

 王老师教音乐,他把许多古诗词都编上了曲子,然后教学生唱古诗。学生们很喜欢,而且学得也很快。

 胡宗卿教数学,李颖教英语。

 李颖的英语原本是很一般的,但在米国的半年多时间里,也恶补了一番,如今她已能够说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了。

 腾哥的文化课自认为不行,于是出于不误人子弟考虑,最后只能去教体育。其实体育他也不很擅长,不过带着孩子踢个球什么的还是可以的。

 我则教历史。我寻了些有意思的历史故事,声情并茂地讲给孩子们,他们很喜欢听,并在第二天,将我评为红木村希望小学最受欢迎教师。

 我们还弄了一个晚会,孩子们也都表演了节目。

 看着一张张稚嫩,却无比幸福的脸庞,我的心也被触动了。

 短短的三天两夜,很快就过去了。录制的素材足够剪成上下两集,然后会在C站播放。

 我相信到时候,凭借着我、李颖以及腾哥和小凯的热度,人们肯定会关注到这里的孩子们。他们生于大山,或许是不幸的,但此刻他们被人关心着,又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