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伊伯爵 作品

第9章 白玉杯(第2页)

 至于展台外部现场的其它证物,例如脚印、头发、衣服的丝线等等,正在做技术鉴定。但因为博物馆这种地方人流量太大,每天都有几百人参观,因此鉴定的难度太大,证物的说服力也不强。总不能查到是某个游客留下的头发就认为他是贼吧。

 警方也对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逐一做了笔录,但大家都有充分的不在场的证据。只有昨天值夜班的小伙子嫌疑最大,他现在正在哭丧着脸,在接受新一轮的盘问。

 而作为最关键的证据——视频监控。警方的侦查员们则是观看了一遍又一遍,但始终也没看到有人经过。并且录像文件也让技术部门检查过了,视频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没有作假和人为动过手脚的情况。

 案情的侦查工作陷入了僵局。会场上叶队长的报告也结束了。

 接下来是博物馆的李馆长介绍被盗文物的具体情况。

 被盗的白玉杯,这件珍贵的文物,于1956年在河洛市的一座曹魏正始八年墓内被发掘。在那个历史悠久的时代,它见证了无数的故事和历史的变迁。然而,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这只白玉杯尽管经历了千年的岁月洗礼,却仍然完好如初,毫无残缺。

 白玉杯呈圆筒形,直口,平沿,深直腹,圈足,通体光亮,采用名贵的和田美玉琢制而成。它的质地温润洁白,如同羊脂般朦胧温润。从加工上看,玉杯的杯口、杯身、高足切割规整,折角分明。整件玉杯杯体通体光素无纹,抛光细润、线条流畅,没有任何装饰,却给人美在天然的艺术享受。

 经过专家的考证,这只白玉杯是墓主人生前饮酒用的器物。在那个时代,由于和田白玉的珍贵和稀少,白玉杯成为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而这只白玉杯采用的正是我国名贵的和田白玉琢制而成,因此更显得其珍贵的价值。

 白玉杯不仅见证了曹魏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璀璨光芒。曹魏时期虽然存在的时间短暂,但是它也有着属于自己的辉煌和灿烂。而白玉杯上,就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光芒和智慧。

 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对白玉杯有着极高的评价和赞美。唐代茶圣陆羽在他的《六羡歌》中写道:“不羡黄金,不羡白玉杯。”这足以看出古人对于白玉杯的喜爱与珍视。而五代南唐词人冯延巳的《抛球乐》中也写道:“莫怨登高白玉杯,”诗人将白玉杯与黄金并列作比喻,表达了对于白玉杯的崇敬和喜爱。

 如今,这只白玉杯成为了河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文化和历史,更是对于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的象征。

 白天参观了白玉杯那么多次,只是觉得它好看,对它的文化背景知识只知道个皮毛。他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么完整的介绍,没想到它的背后还有这么多的文化内涵。顿时感觉气不打一处来,这么优秀的历史文物,盗宝贼竟然能下得去手偷盗,只是为了一些金钱利益。他心中暗暗决定一定要把这个贼给抓住,绳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