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农 作品

第45章 朝廷改制

朝廷这次的改革,主要是涉及藩王和军队两个方面。很多改革都可以说是颠覆性的。

 藩王方面,朝廷规定藩王拥有军队的上限就是1万人,多出的部分一律上交朝廷。而且藩王的王后改称王妃,藩王不许立国、设置百官。也就是说,大梁的藩王只能封藩、不能建国了。

 也就是说,以燕藩为例,徐云以后只能叫燕王妃了,不能叫燕王后了,北平郡归朝廷直辖,不再受燕王节制了。燕王拥有的军队最多不超过1万人,还是朝廷拨给军饷。这一下,藩王们实力大减。

 晋王杨华上交了2万晋军、齐王杨战上交了2万备倭兵,燕王杨棣上交了2万燕山卫,赵王杨康上交了2万白马骑兵,魏王杨泰上交了2万魏武卒,楚王杨锐的2万水师支援益州刺史左光后,就不再归建楚王府了,蜀王杨萧的3万山地兵也直接被益州刺史左光调走了2万,就这么一个措施,朝廷就收了14万精锐,加之先前调走了齐王的3万备倭兵,朝廷一下就收了17万的精锐。如果算上晋王杨华先前交出的3万军队,朝廷一下多了20万军队。

 这17万的精锐中,有5万骑兵、2万水师和10万步兵。为了稳定的交接,梁帝下了狠心,直接命令13万长城边军出动了10万,依次进驻晋藩、燕藩、齐藩,命令左威卫大军出动8万,依次进驻魏藩、赵藩,几个王爷到底不敢明面对抗梁帝,乖乖交出兵权。至于楚王和蜀王的军队,已经在益州刺史左光的手里对抗吐蕃呢,更是不用费劲了。所以梁帝仅仅花了1个月的时间,就派遣了18万大军到藩王的地界上。

 这个时候,何知远和方谦也返回了长安向梁帝复旨。

 “何知远,你别嫌着,锦衣卫全员出动,盯住这些藩王,确保接收军队不出现后续问题”何知远气都没来得及喘上一口,梁帝又吩咐了任务。

 “臣遵旨”何知远只能点头答应。

 “方谦,你们兵部三日内拿出军队改革方案,和接收藩王军队一并执行了”梁帝也给方谦安排了任务。

 方谦没了办法,连家都没回,直接待着兵部,带着手下的郎官、司官开始制定军队的改革方案,熬了三天三夜,总算把方案拿出来了。

 新的方案是:重建被杨竞打没了的右威卫大军,编制还是10万人,和左威卫大军一样,驻扎在长安。长安还是由左威卫10万大军和右威风10万大军守卫。新组建的右威卫大军由原2万魏武卒、2万晋军、2万蜀地山地兵和4万备倭兵组成,全部打乱编制。

 组建河西镇,编制3万人,由晋王第一次上交的3万晋军组成,驻守在河西四郡,防备吐蕃和西域,由靖安侯冯生任总兵。

 组建中州镇,编制3万人,人员就由南下的长城边军中抽调3万人组成,驻守开封,监视中原,由兴安侯刘永任总兵;

 组建蓟州镇,编制3万人,人员由长城边军抽调的3万守军组成,驻扎蓟县,主要是防备山海关方向,由新建侯沈泉担任总兵。

 组建北平镇,编制3万人,人员由1万备倭兵和1.8万俘虏兵加李奇带走那2000兵组成,主要也是防备山海关方向,英国公李奇降为东平侯,任北平镇总兵。

 组建武昌镇,编制3万人,由楚王的2万水师加新募集的1万步兵组成,驻扎武昌郡,监视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岭南地区,南安伯朱真任总兵。

 组建云南镇,由残留的1万川兵加2万长城边军步兵组成,驻扎在川滇交界的竹海郡,由汝南侯吴大海任总兵。

 2万燕山卫和2万白马骑兵划归长城边军,杨竞归还的4.8万俘虏中划3万给长城边军,长城边军改建为12万人,8万步兵加4万骑兵。

 朝廷的直辖部队分成9支:驻扎在长安的左威卫大军10万人、右威卫大军10万人,长城边军12万人,河西镇3万人、中州镇3万人,蓟州镇3万人,北平镇3万人、武昌镇3万人,云南镇3万人,共计50万人。

 大梁地方部队是每个郡守备军2000,大梁81个郡共有士兵16万2000人,现在襄平郡归了杨竞,所以朝廷地方部队还剩80个郡的守备兵16万人,由剑南西川节度使、东川节度使、两广节度使等8位节度使统领,大梁的正规军就是这66万人了。

 除了太子和辽王杨竞外,晋王、齐王、燕王、魏王、赵王、楚王和蜀王各有1万的王府护卫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