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农 作品

第67章 粮食储备

辽藩的工作会议也就是一天,正月十六这天结束以后,正月十七,各郡太守、各军总兵就开始陆续返回各自的驻地了。分税制改革让各郡的太守都十分的兴奋,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特别是杨竞最后表示,经济搞得好的太守优先提拔,更是调动起了各郡的太守发展经济的巨大的积极性。

 襄平城南门外的十里长亭,就成了送别官员、诗词唱和的首选地点。前方千华山翠屏叠嶂,后面襄平城高大宏伟,右侧衍水平原红尘漫漫,这些进士出身的官员,在此留下了一首首的羁旅宦游诗词。然后又在漫天的风雪中,登上马车,前往任职地任职,留下了一段段佳话。

 驻外地的官员们散会了,大辽朝廷中枢的会议还在进行。杨竞虽然看着那些政务就烦,但是这是年初,好多工作必须定下大方向,所以不得不强撑精神,和诸位内阁大臣、六部九卿众官员议事。

 “有些话人多的时候,本王没好直说,现在就剩下六部九卿的官员了,本王有些话要讲”一连几天的会议,让杨竞十分的疲惫,杨竞依靠在承运殿的宝座上,有气无力的说。

 “大王是否疲惫了些?可否先休息,明日再议事也好”吴晋有些关心的问。

 “无妨,事情太多了,还是先说完吧”杨竞摆一摆手,接着说道,“今年的主基调是与民休息,这里面的原因本王也是说的很清楚了,现在本王有一个问题,辽藩还有存粮多少?可否支持辽藩近20万军队的食用?”

 辽藩现在有边军12.5万人,14个简编旅7000人,地方守备军1万人,神策军2万人、羽林卫5000人,长林军5000人,水师1万人、凤凰卫3000人,合计18.5万人,加上各级官员、王府人员,总共20万是没跑的。

 大家还以为杨竞会说些别的什么事情,没想到直接问到了粮食问题。这几年辽藩耕地不断增加,粮食产量年年攀升,一时间群臣倒也忽视了粮食问题。

 赵石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大王,去年的农业税征收5亿斤,但是绝大部分卖给了襄平商号和以工资的形式支付给修建运河民工了。军队供应的军粮还是以去年的余粮为主”

 现在辽藩抚顺、阜新、鹤城三个石炭矿的工人和修建运河的民夫有30余万人,这些人口可是不生产粮食的,全靠购买粮食生活。加之将近20万的脱产人口,和70余万的城市人口,辽藩280万总人口中,只有170万进行粮食生产的纯农民,这还是在从高句丽掠取25万百姓的基础上才有的数据,不然连150万的农民都保证不了。

 “大王,由于神策军等王府亲军全部是您的王府出钱出粮供养,咱们先不统计。但说这兵部所辖的12.5万边军、7000简编旅士兵和1万地方守备军,共计14.2万人。每人每天按照1斤粮食计算,一个月就需要426万斤粮食,一年需要5112万斤粮食”兵部尚书宋武出班说话了。

 其实在缺少肉食的这个时代,一个成年士兵一天一斤米真的不多,更何况有些部队还承担着守备作战、边境巡逻的任务,吃的少他也干不动啊。但是辽藩的每天1斤米的标准还是高的呢,大梁的主力士兵每天也就8两大米。

 现在群臣都有些反应过来了,原来大王担心的是粮食问题。其实想想也对,整个辽藩能够吃饱饭也就这一两年的事情,真要是对外干涉作战,首先粮食就不一定能够保障。

 “鼎诚,你说说,截止到今年,咱们大辽有多少耕地?预计可以征收多少农业税?”

 “大王,目前辽藩现有耕地600万亩,其中可以征收赋税的是380万亩,今年预计可征收农业税6亿零八百万斤”这些数据都是在赵石脑子里的,所以回答起来对答如流。

 “大王,每年的商品粮至少需要4亿斤,其实如此算下来,粮食还是相对紧缺的”吴晋明白了杨竞的意思,所以直接替杨竞把话题点了出来。

 “长平说得有理”杨竞点了点头,“你们看,外面的大学还没有停,谁知道今年的雪会下多久。天道茫茫,又有谁能知道今年夏天是涝是旱?靠老天爷赏饭吃,这粮食产量就不稳”

 “大王说得在理。襄平一地,虽然风调雨顺的年景较多,但隔个十年二十年的,还是会有一次两次的水灾和旱灾的”钱峰接话了,钱峰中进士以后就在襄平郡工作,至今已经工作了20余年了,对襄平的气候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