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农 作品

第91章 调兵遣将

现在天下主要有四股势力,永安帝的大梁,晋王杨华的晋藩、齐王杨战的齐藩、燕王杨棣的燕藩和辽王杨竞的辽藩。各个势力都有自己的情报部门,也都在互相监视着对方。

 新任锦衣卫指挥使的沈自山能力很强,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总算是把锦衣卫各项工作捋顺了,锦衣卫又恢复了大梁第一情报机构的工作效率,齐藩的情报源源不断的汇集到永安帝这里。

 得知金陵郡被齐王杨战攻占的情报,永安帝差点没昏过去。在痛骂了十几个官员以后,总算是恢复了冷静,“冯德宝,把三省六部的官员都叫来议事”

 群臣到齐以后,永安帝先是让沈自山通报了金陵郡的情况,群臣同样感到震惊,他们也没有想到,齐王杨战的动作是这么的快。特别是他们得知齐王杨战背后有辽王杨竞的支持以后,更是感到十分的棘手,齐藩和辽藩不会联合了吧?

 “先管不了这么多了,齐藩的反叛必须被剿灭”永安帝露出乾纲独断的一面,开始直接发号施令,“兵部给李奇发去旨意,命令李奇在三月初一之前,必须发动对齐藩的进攻,具体怎么打,他这个征东元帅说了算,但是必须尽快开战”

 永安帝现在是心急如焚,也由不得永安帝不着急,江南承担了大梁一多半的赋税,一旦今年年底前,收复不了扬州九郡,那么大梁的财政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4万长城边军到达以后,不再驻守长安,直接赶赴前线,归李奇调度,参加到平叛的战争中去。算上这4万边军,李奇就有了15万大军了,别说15万大军扫平不了齐藩”

 “户部立即开始筹集粮草物资,必须保证这15万平叛大军的后勤给养,不能给前线的士兵拖后腿。这件事情,尚书令你亲自负责”永安帝直接点了自己的亲舅舅萧炎的将。

 这个时候萧炎还能说什么呢?只能点头答应。由于河北三镇加上徐州镇的反水和溃散,朝廷少了12万大军的给养负担,在筹集军需物资上面,户部现在反而更加轻松起来。

 “全面加强对各军的监督,派出各军的监军,各级监军由正负两位监军大臣组成,正职由门下省调派,副职从锦衣卫中调派,所有监军统一由门下省负责”永安帝一改内侍监军和御史台御史配合的传统,直接从门下省和锦衣卫中间抽调人员,说明永安帝对大梁部队的忠诚性已经产生了怀疑。

 “另外,中书省草诏,在蜀地、陇西、豫州各招1万兵,组成左金吾卫,由曹国公林烈统领,和左威卫一同宿卫长安”永安帝现在非常没有安全感,长安城就只有左威卫5万大军了,所以他直接下令组建3万人的左金吾卫,和左威卫一同保护长安的安全。

 永安帝甚至决定请出身体不是很好的曹国公林烈来统领左金吾卫,就是南郑侯和荥阳侯的叛变,对他的刺激太大了。永安帝终于克制不住自己了,开始调兵遣将。

 说实话,整个大梁并不是很正常。有时候,我们读历史书,总看见十万大军、几十万大军,甚至上百万大军的记载。其实这是口径的问题,所谓的10万大军,大部分都是后勤的工匠啊,运粮的民夫等人,真正的战兵不会超过1万人。

 打仗的时候,征发几十万百姓,在少数战兵的带领下,号称几十万,一拥而上,打胜了固然很好,打败了就做鸟兽散。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打仗经常是十室九空、赤野千里的原因。

 但是大梁就不同了,说是一个镇3万大军,那都是实打实的战兵,后勤都不算上的。而且梁帝吸收前朝的教训,兵力一直很是精干,就是保留50万左右的野战军,地方守备部队都很少,这也导致了梁帝驾崩后,各路亲王能够割据自立的原因。

 现在永安帝手中的军队,算上计划改编的和新成立的,也就是长城边军10万人,左威卫5万人,右威卫5万人,左金吾卫3万人,东征兵团15万人(神机营5万人、河西镇3万人,天雄军3万人、长城边军4万人),中州镇、武昌镇、四川镇和云南镇各3万人,长江水师3万人,总计53万人。

 地方守备军还剩下7位节度使,每个节度使率领的2万地方守备部队,总计14万人。江淮节度使侯景自己叛变了不说,连同手下的2万守备军也归了齐王杨战,所以大梁现在就剩下7位节度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