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农 作品

第107章 三姓家奴

一股风的办事容易,建章立制却是很难。杨竞在辽藩做的事,就是通过制度优化,一步步的建立起各项产业,培养足够多的产业利益获得者,这些获得者,反过来会变相维持这些制度,更会维护这些制度的制定者和保护者杨竞。

 而且一个政权想要长久,就一定得把经济建设搞好,这是人性的要求。辽藩百姓读书免费有补贴、基础医疗免费、燃料有补贴价格,农业税不断降低,丰富的就业岗位,辽藩百姓现在的生活水平,在整个大梁都是最高的。

 辽藩的吏治,也是最为清明的。杨竞建立了三法司制度和监察御史、大理寺分司流官等制度,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分设,不敢说一点冤案没有,但司法也是相对公正。

 而随着辽藩六大国有公司的成立,辽藩很多的经济行为就成了市场行为。市场行为有着固有的缺陷性,但也有灵活性。缺陷性就不说了,灵活性就是可以天南地北的招募人手。

 渐渐的,到辽藩工作和生活成了很多关内百姓的第一选择,特别是距离辽藩比较近的幽州和兖州,每天都有百姓不断的逃到辽藩去工作和生活,比辽军边军直接掠夺来的都快。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久违的春天终于来了,襄平城也是满城的梨花绽放。几年前,杨竞下令扩建襄平城的时候,就在襄平城的大街小巷道路两侧遍植梨树,几年来,梨树也长成了,一到春季,便是满城的梨花飘香。

 “这梨树叫南国梨树,不仅仅是开花雪白清香,到了秋天,结出 的果实也是十分的甜美”杨竞这天来了兴致,带着吴晋和柳依出王府西门,在衍水大街散步,指着路边的盛开的梨花说道。

 “少爷高瞻远瞩,在建城之初就安排工部种了这些南国梨树,现在看来,倒是花香四溢、硕果累累了”吴晋在一旁笑着说。吴晋是个很有情怀的人,又是进士出身,看此美景,也对杨竞的先见之明表示佩服。

 “燕藩那边怎么样了?李奇动手了吗?”杨竞看了看四周左右无人,便问跟在身边的柳依。

 “回少爷的话,具体的军情情况军情司掌握的最为清楚,但是政保司了解到,大梁朝廷的英国公李奇并没有动手,还在积累粮草等物资”柳依小声的说道。

 十几万大军的行动,粮草后援是关键,好在幽州的士族已经向永安帝表达了投效,所以主动负担了一半的粮草,剩下的粮草,就需要长安方面调拨了。

 “李奇是个知兵的”杨竞笑道,“和燕藩的官员接触的怎么样?有愿意投靠我们的吗?”

 “回殿下,燕藩的官员大多出身幽州的世族,他们似乎更倾向投靠永安帝,据传来的情报,永安帝表示对这些官员既往不咎,仍任原职”柳依有些尴尬的说。

 可能是怕杨竞不高兴,又紧接着说道,“不过幽州刺史秦霄、参政孙邈、别驾张洵、治中高瀚,都表示愿意投靠大王,甚至他们已经通过四海银行的渠道,把家产和家人都转移到咱们大辽了”

 杨竞点头,“这几个人本少爷知道,那个秦霄一次性就存了100万银元在四海银行,当真是财大气粗。你们政保司和敬中碰一下,他那边需要帮忙的话,你们尽量帮忙”

 柳依和余成并没有什么过节,而且杨竞也这么说了,点头答应了下来,“少爷,南郑侯魏远倒是主动接触了政保司,隐约表达了归顺大王的意思”

 “哈,他女儿不是新的燕王后吗?他这个正经的燕王国丈,竟然要投靠本王?”杨竞有些不可思议的说。

 当初南郑侯魏远投靠之所以燕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燕王娶了他的女儿魏淼为燕王后么,他自己则当上国丈,现在怎么又要投靠杨竞了?

 “这南郑侯当真是厚颜无耻,三姓家奴”吴晋这个很重视气节,见南郑侯如此行径,忍不住骂了一句。

 “哈哈,长平不必如此,这才是常态啊”杨竞笑着劝吴晋一句,“如果他能带点兵过来,倒也不是不行。光杆司令来就不必了,咱们大辽不养闲人”

 “少爷,南郑侯带来的兵,怎么也不敢用啊,谁知道是不是包藏祸心?”吴晋说道,“别到时再引起不必要的内乱”

 辽军现在的纪律性非常好,杨竞治军甚严,什么奸淫掳掠、欺压良善、杀良冒功这些事,辽军士兵犯了就是死。但是杨竞的军饷给的足,赏赐给的厚,所以辽军士兵的忠诚度很高。吴晋担心,一旦辽军中混入了燕军的部队,到时候败坏了辽军的风气,那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