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出门交际(第2页)

 韩夫人亲自恭恭敬敬上门,拿着拜帖,请薛夫人和薛守拙参加女儿的及笄宴。

 人家都这个态度了,如若不如,实在是托大拿乔,太不好看了,没有官家气度。

 薛守拙叹口气。

 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薛文堂看着女儿不乐,就问:

 “拙儿怎么啦,不就是一个及笄宴嘛,去去就回来,不喜欢也不用多待,去了已经是给他们面子啦。”

 薛守拙看着偶尔有些天真的老爹:

 “后宅里面也是各种刀光剑影的,女儿要是稍有闪失,丢的是父亲的脸。可能看起来没什么。但是有心人说不定会拿出来做文章。可是女儿又确实不懂这些迎来送往的门道。而且,不是女儿虚荣,着实没什么出去的行头。”

 薛文堂一拍脑门,把这事给忘了。

 薛夫人微微不满:

 “拙儿懂事,你也不知道上心,女儿连个贴身丫鬟都没有,你说说……”

 官场上就是这样,有时候也不能简单评价是不是陋习。

 只要有人际交往,就要讲究排场。

 说的好听薛文堂是清官,可是人家恭维之后,转头还是会笑话,堂堂县令小姐,混成那副模样,还不是说明薛家根底很浅。

 薛文堂正好攒了些银两,本来想着置办点笔墨纸砚,现在一想,还是赶紧打扮打扮女儿吧。

 拿出来了,钱也不多。

 薛守拙感叹,人人歌颂清官,可是做清官的苦一般人都不愿尝。

 倒是都羡慕高官厚禄的威风凛凛。

 曾经有个清官,忽然死在任上,竟然连回乡的钱都没有。

 同僚感叹几句夸赞几句,可是出手帮忙的寥寥无人。

 清官也是只有一个女儿,最后逼得去歌楼卖唱筹钱送父亲灵柩回乡。

 这位清官的一个朋友实在看不下去了。

 他写了一篇字字泣血的文章,没事就拿出来在各个衙门口念。

 后来惊动了巡抚大人,听了这件事之后感叹:

 “清官之女卖身送父回乡,悲若斯,惨若斯,以后有几人敢做清官呢。”

 然后自己出钱,资助该官员回乡。

 当系统告诉薛守拙这些的时候,引得她三观好一阵动摇。

 古代也好,现代也好,能做金枝玉叶的只能是少数中的少数。

 成就一个金枝玉叶,背后要堆积多少无法言说的东西,薛守拙忽然发现自己把穿越想得太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