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粮价大跌(第2页)

 周边有的县看到洪县的做法,也得到了启发。

 个别县贴出告示,允许自己县的粮食适当提价。

 在洪县的外地粮商赶紧启程,跑到邻县去卖粮。

 这时候洪县的粮价趋于稳定,百姓也趁机囤了一部分粮食。

 这时候龙津有些受灾更严重的县已经出现了灾民逃荒的现象。

 朝廷每年征收两次税,秋天的叫秋粮,夏天的叫夏税。

 夏税比秋粮难征收多了。

 青黄不接的时节,全靠提前留好的粮食度日,这时候出什么问题,农户就没有活路。

 还得准备好一部分钱粮应对夏税征收。

 一场前所未有的倒春寒把很多人手里的粮食消耗光了,

 不但要吃饭,一部分粮食被迫成为粮种,眼看夏税征收又要开始。

 所以,有的人选择成为流民。

 刚开始流民还比较少,后来就越来越多。

 特别有的县县官平粜做得不好,真的造成米不过境,百姓只能在黑市买高价粮,比平时贵上二十几倍的都有。

 有的人因此饿死了。

 一些流民到了洪县。

 他们身无分文,扶老携幼,听说洪县光景还可以,就想办法来到这里。

 薛守拙这时告诉爹薛文堂,买的那些陈米碎米可以混合普通粮食,再加上大把的野菜,熬成粥,用来赈济灾民。

 由于各地流民的增多,粮价不可避免地又上涨了。

 不过由于准备得当,洪县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

 流民能喝上一口粥就感激不尽,哪管是用什么米做的。

 别的县出现了流民冲击抢夺富户的现象。

 洪县境内还算稳定平和。

 除了龙津府之外,别的州府受灾情况也比较严重。

 挺了一段时间,朝廷终于出台救灾措施。

 灾情特别严重的可以开仓放一部分粮食出来赈灾。

 部分地方减免部分征税。

 洪县也获得朝廷的一定抚恤,今年的夏税可以少交一点儿。

 民众听了齐声欢呼。

 流民也渐渐回家了。

 一次大灾过后,洪县没受到什么动荡。

 流民也没有给洪县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要知道,以前流民可是大问题。

 不去管他们,饿死多了,有瘟疫。

 管的多了,城里百姓吃不消。

 弄不好了,流民骚乱起来,还要去劫掠大户。

 这些竟然都被化解了。

 薛文堂的名声越来越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