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赋税问题(第2页)

 说来说去,一切离不开【利益】两个字。

 官场上的事情,说复杂也复杂,说不复杂也不复杂。

 利来利往罢了。

 “那你想想,赋税改革了,不但动了头巾老爷的利益,官员们赚耗银,是不是也不那么方便了?”

 薛守拙恍然大悟。

 赋税制度改革,绅民都要交税,并且统一用银钱结算,银子可不像粮食,有那么多的消耗,各地官员巧立名目多收耗银就比较困难了。

 粮食在运输过程中,这个损耗那个损耗,自然是有的。

 比如让老鼠吃了,风吹日晒雨淋,变质了。

 都折算成银子了,难道老鼠会吃银子,银子淋了雨还会变质?

 到时候朝廷一定会限定损耗价银的数目,想要像以前那样随便从老百姓手里扣粮食,就说不过去了。

 恐怕掮商到时候都得失业。

 “贺友兰管吏部,并且他是科举出身,他代表的是士大夫官僚的利益,所以,他坚决反对赋税改革,因为这样头巾老爷和地方官员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害。”

 冯檀则不同。

 这几年收税收的困难,户部特别头疼,

 导致户部尚书也不是什么好差事了。

 要不永继帝也不会让冯檀这个老油狗来管理户部。

 冯檀可不是正经科举出身,他是幕僚师爷出身,后来才参加科举。

 做师爷让冯檀的思维颇具实用主义的特点,管你那么多,我户部收上来的税够多,就是好法子。

 两个人在朝堂上争执不休。

 永继帝也很头疼。

 究竟应该听哪一个的呢?

 他又把目光投向了薛文堂。

 “薛爱卿,你认为如何。”

 薛守拙提示自己的老爹:

 “各有利弊,南北不同。”

 薛文堂说:

 “赋税改革有利有弊,只不过,改革在南方之地比较适宜,在北方恐怕不是特别合适。”

 永继帝听了,仔细一想,也是这么回事。

 南方有钱啊。

 它银子多。

 商业也繁荣。

 农民进城一趟,把农产品换成银子挺简单。

 北方不行,没有那么多银子,商业也不发达,农民换钱也不方便。

 “薛爱卿言之有理。”

 贺友兰和冯檀不满意。

 这姓薛的,说了等于没说。

 在这玩和稀泥呢,这也有道理那也有道理,但是都有问题。

 那到底怎么做?

 薛文堂说自己才疏学浅,才智不足,不知怎么解决。

 贺友兰和冯檀都冷笑,薛大人越来越滑不溜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