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对黄芸的建议

在那座现代化的药材加工中心,虽然名义上被称为车间,实则是一套集合了高科技的大型药材粉碎设备,搭配着高效的送料装载系统和无缝衔接的传送皮带。

 这处加工区域噪音震天,黄芸想要给吴向东详尽介绍,只能贴近他耳边低语,无形中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这套药材处理设备,日均产能能达到二十多吨,换算下来每月能产出六百多吨……”黄芸如数家珍地解说着。

 吴向东专注听着,还不时用手机记录下这些珍贵的画面,还请黄芸帮他与庞大的机器合照一张。

 “黄总,你这套设备的产量恐怕还有提升空间,若要满足医药项目的供应需求,产能还需进一步扩大。”

 “吴镇长无需担忧,我们旗下共有七个同等规模的生产车间,如有需要,我们会立刻启动扩建计划,确保满足项目所需。”

 “既然如此,咱们去其他车间瞧瞧吧。”

 “一切听您的。”

 两人步入后方的车间,显然这里为了迎接吴向东,已提前做了深度清洁。

 车间内部高耸入云,足有十几米的高度,顶部还安装了行车电动葫芦,方便吊装重型器械。

 整个车间宽敞通透,大型装载机能自如穿梭,大型拖车也能直接驶入装卸货物,设计高效且合理。

 吴向东对此颇为赞赏,认为这个工厂车间完全具备承载更大产能的能力,如果实施扩建,应当能满足医药项目的生产需求。

 “黄总,一旦这些车间全面开工,你是否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呢?”

 “这点您放心,现在有很多工人正愁找不到工作机会,随时可以调配过来投入生产。”

 “这个医药项目虽然即将启动,但后续还涉及到土地拆迁及建设周期,我预计最快也要一年之后才能真正实现投产……”

 吴向东坦诚相告,毫无保留地将项目进程以及可能面临的问题都向黄芸阐明。

 毕竟,这样一个工程从启动到见效,绝非短期内就能实现,估计至少要耗时一年以上。

 黄芸深思熟虑后点头表示理解:“明白了,我会根据项目进度适时调整生产线,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再新增设备扩大产能。”

 “这样就好,你们先维持现有的生产运营,要是我这边有相关的业务机会,会优先考虑介绍给你们。”吴向东深知黄芸此刻面临的压力,她必须坚持到项目真正落地那一刻。

 “不过,医药项目落户在姑苏镇,从这里运输加工好的药材过去,运费成本可能会相当高。”吴向东又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的确,从这里到姑苏镇的距离确实会产生不少运费。如果可行的话,我们可以考虑将车间搬迁至姑苏镇那边,只是场地选址是个难题。”黄芸面露难色地点了点头。

 “我刚才大致估算了一下,应该可以通过农业设施用地来解决加工厂的用地问题,到时候我协调村里划拨一块土地,稍作硬化、搭个大棚式的车间就行了。”吴向东胸有成竹地说出解决方案。

 “那就太感谢吴镇长了!”黄芸感激不尽。

 两人一同巡览了整个工厂,吴向东注意到此处四围高墙环绕,占地面积颇大,而黄芸实际利用率并不高,若是能够出租出去,无疑也是一笔不错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