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昂的孔纬 作品

第12章 厚土宗(第2页)

 此后几日,张元敬除了出席厚土宗举办的各种宴会,就是闭门阅读《厚土修行札记》,同时揣摩厚土行气诀第一层功法。

 张元敬修炼土属性功法黄龙凝气诀近二百载,天赋虽不高,但对土属性功法的机理和特点,了然于胸、体悟深刻。因此,即使厚土行气诀品阶比黄龙凝气诀要高很多,他对于此功法的前五层,领悟起来也几无阻滞。

 不过,张元敬修炼此功法,最大困难还不是在天资悟性上,而是在灵根上。修习厚土行气诀的先决条件是身具土水灵根,讲究以含水之土培植灵草。张元敬是土水火三灵根,比之单纯的土水灵根,多了一个火。若是金或木,问题还不算大,偏偏是火,导致功法运行存在诸多不适。除此之外,更艰难之处,还在于他的灵根属性是土弱而水火强,且水火平均。土弱,则感悟和汲取土灵力的速度较慢、质量较低;水火平均,则汲取的水灵力与火灵力相抵,无法炼出蕴水之土灵力。

 张元敬无解,只好整日研读《厚土修行札记》,以期找到解决的办法。若是札记中没有类似记载,就只能再去求刘镇雄帮忙了。

 两宗弟子比斗前两日。位于积石山中的一座高峰,在云雾之上,一片深灰色建筑沿着山势自下而上铺陈,靠近峰顶处,有一座巨石垒成的雄伟宫殿,正中的长条形白玉石上,龙飞凤舞刻着三个金黄大字“载物殿”。

 殿中,一个白发红颜的老道,盘膝坐在一面写满红色大字的高墙前,闭目打坐。刘镇雄肃立于老道身后,神情恭敬。

 良久,老道开口问道:“观察了几日,你怎么看张元敬此人?”

 “见事不敏,仙资一般。”刘镇雄略作思考,简明扼要地答道。

 “哦,不好吗?”老道神情不变,语气中倒是多了些许兴趣。

 刘镇雄沉声道:“不好。见事不敏,意味着我们的布置,必须清清楚楚,他才会发现。但是,武元奎不是傻子,他只需多问两句,便知其中必有蹊跷。而仙资一般,则意味着没有培养前途,不受宗门重视,这样,即便他是武元奎的同乡,也很难在宗门事务上有话语权,相应的,他也就不会关心宗门事务,不会在意我们故意透露的蛛丝马迹。这些天,这个张元敬除了厚土行气诀,其余事务一概不问,连两宗比斗之事,也不甚在意。显然,从他这里着手,非是明智之举。”

 老道似乎是打坐完毕,终于睁开双眼,在他睁眼的刹那,一点纯粹至极的神光映射在墙上红字上,那红字好似活了过来,如火苗一般跳动。“那就不要刻意布置,顺其自然即可。”

 刘镇雄头垂得更低,但话语之中仍透出几分倔强:“只是,魔宗紧盯舒弥山封印,显然是有备而来,我们若再顺其自然,玄天宗只怕很难在关键时刻参与进来,没有他们牵制,到时候,魔修必然占尽先机,而我们的算计多半要落空。老祖,我们布置在玄天宗那边的暗子,是不是动用一下?”

 “不必!舒弥山虚魔空间的存在,决定了玄天宗不可能置身事外,更不可能放任那些魔修破坏封印,他们的冲突不可回避。”老道抬首看向墙上顶部的几个红字,不紧不慢地说道,“玄天宗底蕴深厚,即使仓促上阵,也未必输与那些魔修多少。在棋局进入中盘前,最为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暴露自己作为棋手的身份。否则,就只能火中取栗,而不能渔翁得利了。凡事不必算计那么精确,很多事总在意料之外。只要把握好大势就行,势至则事必成。这个张元敬,你该交好还是要交好,只要不涉及宗门核心利益的,他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示弱的信号要释放得更强烈一些,不要被宗内有些人影响了情绪。镇雄啊,你要切记,宗门只是幌子,家族才是我们的根本。”

 “这个小子省得,老祖您请放心。”刘镇雄嘴唇蠕动几下,想要说些什么,但最后没有说出口,只是恭敬地低头应诺。

 老道不再理他,背着手转身向着后殿而去,口里却嘀嘀咕咕说着:“天魔渊,天魔渊,他们为何一直盯着舒弥山?他们知道多少呢?他们怎么知道的呢?唉,伤脑筋啊……”

 刘镇雄知道老祖宗的习惯,一旦遇到难题,便会喃喃自语。他没有吭声,默默地施了一礼,悄然退出了大殿。

 两日后,两宗比斗如期举行。厚土宗出战八人乃是炼气弟子最强八人,以示对上宗的尊敬。玄天宗出战八人,乃是门中大比前五十,实力比之厚土宗弟子,只强不弱。

 不过,对于张元敬而言,炼气期的比斗索然无味。炼气期修士在功法上,只会控火术、控水术等之类的基础控灵术,威力很小,通常主要靠伪灵符或法器战斗。

 张元敬与刘镇雄高居观武台上,正襟危坐,看起来好像在认真观看比斗,不时还相互交流对某场比斗的看法,实则心不在焉。

 张元敬只在周玉明比斗时,认真看了几眼。周玉明基础扎实,长于应变,战斗力很强,在比斗中轻松获胜,这让张元敬又高看了一眼。

 最终,八场比斗的结果,玄天宗六胜二平,取得不败战绩。不过,两场平局其实是玄天宗弟子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