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昂的孔纬 作品

第32章 王元熹(第2页)

 “一七五年三月初七,返回山门,闭关一年。出关,感寿元无多,修为难进,遂起了探求那个机缘的心思。拜见师尊,据实以告,请求师尊相助。师尊说,正值天魔渊在宗门势力范围猖狂活动之时,齐真人命令结丹长老不可妄自外出,故此事只能靠自己。他还补充一句,此事颇为可疑,最好不要去。

 “一七六年五月十七,再次闭关一年,心浮气躁,难有作为。闭关此法,绝不适合于我。我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去游历,在游历中感悟。

 “一七七年七月初七,元苍、元臧、元伟、元敬几位老兄都在闭关,与掌玄殿执事报备,下山去也。

 “一七九年元月初七,路经东方东轩国,顺道回乡一趟,已是第七代后人,皆不识我也……

 “一八三年六月十六,经大青山,转而向北,路过图远山一带,遭遇散修劫道,苦战半日,用光灵符,全身而退。原本打算入山一探,只得作罢!哎,要以游历感悟突破境界,不仅虚无缥缈,而且甚是危险!

 “一八八年九月二十三,经上千万里跋涉,抵达万法宗,见肖友松,询问玉盒上所言七玉之事,肖友松表示从未听说过,并言数千年来,宗中亦无记载,当是讹传之事。我心有所疑,怀疑那给与我玉佩之人,或有什么阴谋,故录此玉简,以作记载。

 “一八九年二月初三,在玉皇山盘桓数日,多是繁文缛节、觥筹交错,实在难受,便让肖友松派几个熟悉薛王山情况的练气修士,陪我去山中转一转。肖友松起先执意不允,后我坚持,方才派了人,为我指路。当我们靠近灰雾时,灰雾突然加速移动,向我们冲来。万法宗弟子吓得转身便跑。我正想试一试玉佩,故拿出捏着手中,灰雾吞没我后,果然毫发无伤,从玉佩中撑开一团光晕,便将灰雾抵在了肉身之外。果然有效,此玉确与薛王山存在重大关联。这让我欣喜若狂。无论那老头是何阴谋,只要真有机缘,危险再大,我也要去!这是我最后的机会了!

 “二月初六,我已行进至靠近薛王山中心区域的地方了,可是,玉佩的灵力不够了。进山之前,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没有玉佩的防护,我顶不住灰雾的侵袭。而不让玉佩入盒,只能用自己的法力去补充它的消耗,这哪里够用!我已经进退两难,无论是继续前行,还是原路返回,玉佩仅有的灵力都不足以支撑!我突发奇想,若是能够找到一处深水之地,躲入水中,便可让玉佩恢复灵力储备了!然而,我的运气太差了,两个时辰过去,依然没有找到可用的水流。玉佩的保护之力,越来越弱,我的脑子渐渐有些不听使唤……”

 文字到此结束,可以推知,随着玉佩功效的减弱,王元熹逐渐被灰雾侵入,神魂失去控制。至于,最后为何储物袋爆炸、鼎玉遗留黑石之上,则已难以知晓。

 对照王元熹入山的时间,张元敬猜到,这所谓的某某年,当是指他的年纪而言。这枚玉简,大致记载了王元熹自得到鼎玉以来的十几年经历。从他得到玉佩的过程看,此玉之来历,必定藏着什么隐秘。

 他拿起另一枚玉简,贴在额头上一看,果然是一幅地图,上面还有一颗小绿点和一颗小黄点在闪烁,当是代表着伞玉和鼎玉的位置。此外,再无其他光点,显然,其余五枚玉佩,皆不在薛王山中。

 不过,对张元敬来说,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是如何出这深潭!

 用来逃命之物,他还有一枚上品的低阶御风符,但是,又不能动用法力,根本无法激活。

 不仅如此,他也无法使用灵器,甚至不能炼化丹药。

 正自彷徨无计,耳边突然传来“叮”、“叮”两声。他抬眼一看,却是两个玉盒发出的,它们不知何时,竟自行打开了盒盖。

 他疑惑地看了两眼,未见什么异状,便先将伞玉取了出来,握在手中,只觉一阵清凉袭来,忍不住打了一个激灵,浑身的僵硬竟缓解了几分,经脉也有所恢复正常的迹象。他又惊又喜,紧握玉佩,期待有奇迹发生。但是,这清凉之气,并未在肉身经脉中过得传导,而是直入泥丸,让他的神魂变得无比清醒。

 张元敬有些失望,眼光转动,看到仍静静躺在玉盒中的鼎玉,不觉又生出希望来。他伸出颤抖的左手,去扣卡在凹槽中的玉佩,因为过度紧张,几次失败。好容易将之弄出来,捏在指尖,不知是过度用力,还是手太僵硬,根本感觉不到玉佩。

 这时,鼎玉生发出黄色光晕,随之有一股暖流淌入他的经脉和血液,顿时便缓解了水下的凝冻之力,他的经脉渐渐顺畅起来,身体也能自如操控,不禁心中大喜,运起厚土养气诀,法力遍布全身,遂将王元熹尸体收起,迅速上浮。

 出得水潭,他稍作修整,便驾起飞剑,对照玉简地图,用了两日工夫,从西南方向出了薛王山,算是捡回了一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