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开除苏籍(第2页)

 “解放思想,怎么解放呢?人不能理解自己没见过的东西,所以,一个作家要想解放思想,还是得走出去,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

 众人听得都默默点头,暗想:“孙三石很有水平啊!”

 孙朝阳刚才这段话还很正常,但说着说着,就开始离谱:“那么,揭开老百姓锅盖就知道他们晚上吃什么,究竟吃什么呢?在我们四川,对于城镇居民来说,晚饭是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一餐。绝对不能马虎。一般来说由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蛋白质三大元素构成。碳水化合物,就是米饭。米饭吃进肚子,分解成糖,提供身体所需要的热量。当然,遇到年成不好,米饭也吃不饱。怎么办呢,我们会用其他谷物替代。比如,稗子。稗米蒸熟后,黏黏的,颜色有点绿,吃起来比大米还香,就是尾子有点带苦味,也不知道如何消除。”

 听孙朝阳说到吃,陆文夫来了兴致,点头:“我吃过,稗子的苦味主要是因为稗米还没有成熟就采摘了。等到完全成熟,就会变成黑紫色,到时候不但没有苦味,还有回甘。”

 孙朝阳击节赞道:“原来如此,长知识了。我看汪曾淇先生的文章里说过,三国时,吴国饥荒。张辽伐吴,军中缺粮,便割稗子为食。逍遥津大捷后,张辽以稗酿酒犒赏有功将士。汪先生对这种酒很好奇,后来一次机会喝过一口,很赞。说,稗子的那股苦涩味在酒中却无比清爽,大合古人冲淡清虚之意趣。”

 话说到这里,众人脸色忽然有点难看,一人道:“汪先生一个高邮人,懂什么江南美酒美食,偏偏还写那么多文章,我深鄙之。”

 另外一作家也道:“对张辽讨伐吴历史津津乐道,他就不是我们自己人。”

 先前那人:“他一江苏人乱写,咱苏州人无须和他生气。”

 就这样,汪曾淇被大家一致通过,开除苏籍。

 作协专职副主席一看,再任由着孙朝阳发挥下去,鬼知道他还能胡扯些什么,急忙打断道:“好,孙三石同志讲得很好,大家欢迎!”

 热烈的掌声响起,孙朝阳说发了性:“我还没有讲完呢!”

 陆文夫笑了笑,咬了一口甘蔗:“下一个该谁发言了?”

 有了孙朝阳插科打诨,接下来大家都放松下来,按照上面的精神开始背八股文章,一切都很顺利。

 作协副主席对大家的表现很满意,看着何情:“这位是?”

 旁边一个工作人员低声耳语:“那位女同志和孙三石同志一起过来的,听说是着名剧作家,叫何情。”

 副主席:“下面,有请何作家发言。”

 何情何作家花容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