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五米 作品

第152章 基层,绝对的基层(第2页)

 说是散会,其实大家根本走不了,因为要接受记者的采访。另外,出版社那边还要给大家出书,需要作家们签字确认。

 巴金联系了上海文艺出版社,要给获奖作品出个合集。另外,他和光未然刚才的讲话也要刊载在上面。稿费嘛,也就那回事,一部短篇小说十几块钱的样子。

 但影视改编那块的钱就多了。

 已经有电影公司的负责人来到现场,拉住作家们攀谈。和真实历史上一样,梁晓声的《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航鹰的《明姑娘》喻杉的《女大学生宿舍》因为题材适合影视化,受到各大电影厂追捧,开出不菲的版权费。

 但幸运儿毕竟是少数,获奖作品中绝大多数并不适合改编。

 孙朝阳倒觉得无妨,别说自己,就连已经有好几部作品拍成电影的铁凝铁主席的《哦,香雪》不也没人买。

 史铁森的散文化写作的小说也天生不适合改编,但他今天出尽了风头,从头到尾都被记者包围着。刚开始的时候还很激动,后来就有点烦了,急得满头是汗。

 还好,作协的一位领导给他解了围:“各位记者同志散了吧,铁森同志还要赶今天晚上的火车下基层采风,再耽搁就要晚点了。”他又朝孙朝阳招手:“孙三石同志,你跟我来。”

 孙朝阳大喜,上前推着史铁森的轮椅就走:“老铁,想不到咱们竟然做了一路,缘分啊!”

 作协领导:“你和史铁森不是一批的,他参加的是群众团体坐火车去秦皇岛,你是预备党员要去西苑乘飞机。”

 孙朝阳顿时明白,史铁森应该是去风景区参加中协的笔会,顺便旅游。而自己大约应该是去艰苦地区党建。

 咦,不对,旅游乘火车,我去党建却乘飞机,这不符合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啊!

 自从穿越到八十年代以来,孙朝阳北京四川来回跑了两趟,被漫长的旅程折腾得够呛,无比怀念二十一世纪的飞机。

 又听说这个时代的飞机上可以抽烟,可以喝酒,喝的还是茅台,座位还宽敞,比头等舱还头等舱,顿时悠然神往。

 当下,就和史铁森挥手作别,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去了西苑。

 当他看到自己所乘的飞机的时候,一丝不妙涌上心头,这玩意儿外表傻大黑粗到处都是铆钉,看起来要散架的样子,不像客机啊!

 机舱里也非常简陋,全是冰冷的金属,只靠舱臂的地方一条长椅,相当的赛博朋克。

 椅子上坐了好多人,看孙朝阳到,都点了点头,示意他找个位置坐下,

 孙朝阳身边是个三十出头的青年,身材板正,一看就是军人出身,他很麻利给孙朝阳挂上安全带,叮嘱:“等下起飞的时候你应该很难受,如果耳鸣,就做吞咽动作缓解。”

 孙朝阳:“这似乎是一架军机。”

 “对,安22,雄鸡,军用运输机啊。你是下基层的作家吗,贵姓?”青年伸手跟孙朝阳握了握手:“李存保,济南部队的创作员。”

 孙朝阳:“孙三石,啊,是你……咱们这是要去……”

 李存保:“去老山,下基层。”

 “啊,我靠,是够基层的。”孙朝阳大惊,心道:妈的,被中协那几个小领导整了。苍天啊大地啊,我想去秦皇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