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栏目敲定

第二天下午。

 “朝阳你鬼鬼祟祟在外面做什么?快进屋说话。”金姐朝外面走廊上正在探头的孙朝阳招了招手。

 孙朝阳:“诶,来了来了,我在家里都嗅到你这里的香味,估计有好吃的,就跑过来。晒的虾干啊,我最喜欢吃了。”

 “鼻子够灵的,你家离广播电台都有三公里远。”金姐将一包虾干推孙朝阳面前,说:“这是我老家亲戚捎来的,你尝尝。”

 孙朝阳:“这么大方,别口头大方,却心疼。”

 “去去去,我不是那么小气的人。”金姐还真有点喜欢孙朝阳这个年轻作家,除了他特有的朝气以外,关键是他身上透着一股子这个时代人少有的机灵劲儿,说话有趣得很。不像支抗美,看到就让人来气:“还别说,我真有事找你。”

 孙朝阳啃着虾干:“金姐你找我做什么?”

 金姐:“昨天晚上你的节目我听了,很不错啊。尤其是念的那两封信,听得大姐我心里一阵阵发酸。播出的效果应该很好,你是怎么想到这出的。”

 孙朝阳心中得意:“还不是因为大姐你把那么多听众来信让我看,说是可以写进小说里。我就认真读了不少,心里想,这些信咱们是不是可以在频道里播一下,没准听众爱听呢!当然,这事还得金姐你点头,最好挂一个栏目组组长的名儿,好随时指导我们的工作。”

 这是把功劳让给了金姐,反正自己又不是广播电台的人,要这个虚名也没意思。

 金姐负责台里的具体业务,见孙朝阳这么大的一个作家不争功,心中更是对他有好感,道:“说说你的想法。”

 孙朝阳缓缓道:“现在我们国家的交通和通讯条件很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嘛。电话现在还没有普及,一个单位才一台电话机,普通老百姓也用不起这玩意儿。因此,大家联络远方的亲朋好友,都是写信。但是,写信这事很不靠谱,如果外地的亲戚朋友搬家了或者工作单位变动,那就找不到人。更别说建筑工人、伐木工人、道路养护人员,地矿工人这些野外作业的,一个工程干完就换一个地方,你写信也没用。”

 “金姐你那天让我看听众来信,我发现有不少读者在信里留言说,他们找不着自己要找的人。希望能够把让我们把信在电台里播一播。这样,收信人就能听到。”

 “我考虑的是,从众来信中选一些有意思的,有意义的信读。一是能够帮帮那些失去联络的人,让他们知道自己还被人挂念,二来也可以让收听节目的听众多一点,把栏目搞红。您也知道的,我来广播电台做这个节目,就是想利用一下这个平台推广一下我们新出的音乐专辑,听众一多,知道我们专辑的人就多,磁带就能多卖几盒。这事我也吃不准,想请金姐帮我把把关。”

 听孙朝阳说完这事,金姐眼睛亮了,禁不住道:“真是个好点子,朝阳,不愧是个大作家,连这种主意都想得出来,绝了。”

 她脾气不好,动辄对手下语言暴力输出,但业务能力绝对没话说,否则也不可能走上领导岗位,自然知道孙朝阳这个提议的含金量。

 她把手里的虾干放下,用手绢擦了擦手,正色道:“我们文化宣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给人民群众献上精神的粮食,让群众在辛苦劳动之余得到身心的放松,如果能够再得到一些东西,那就最好不过。现在我们国家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给人民群众造成了生活和工作不上的不便。但我们还是可以做些事情,这个为听众念家书的栏目必须做,不但要做好,还要做出成绩。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