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小宴

葱花没有。

 青椒没有。

 香菜没有,甚至连味精鸡精也没有,没有蘸料,这顿羊肉火锅该怎么弄呢?

 孙朝阳有点抓脑壳。

 他本来打算弄个涮羊肉的,还专门去五金商店买了个刨子回来。不料那头山羊在屋檐下挂了几日已经冻成冰棍儿,用刨子推不动。无奈之下只得扔温水里泡了几小时,提起斧头连皮带骨劈成块儿,放大锅里,又扔进去一块生姜和一钱花椒,煮起来。

 蘸料还是要弄的,还好母亲以前寄了十几斤干辣椒过来。他就把辣子放怼窝里细细舂成辣椒面。

 到吃羊肉的时候,在辣椒面里和上盐,一人发两颗大蒜,齐活儿。

 舂了几斤干辣椒面,孙朝阳因为喝多茶水,跑了趟厕所。不片刻,从茅房里传来又惊又怒的叫声。

 舂完辣椒面,孙朝阳在水龙头下洗了十几斤萝卜,提着菜刀去皮。他是个四川人,天府之国气候温润,四季常绿,物产也丰富。即便三九天,蔬菜水果种类也极其丰富。河北地界就惨了点,到冬至时节,外面一片黄乎乎光秃秃,什么都没有。平时除了白菜就是豆芽,吃都吃腻了。唯独萝卜他很喜欢,怎么都不审美疲劳。

 北方的萝卜有个特点,甜,咬嘴里跟吃水果一样。如果用来炖肉,更是能把肉里的香味提出来。不像四川的萝卜,带着一股子苦涩。这大约是因为水土不同的关系吧。

 来京城后,孙朝阳做饭的次数多了,总结出整治萝卜的经验。萝卜炖肉要想好吃,关键是肉要多,萝卜要少。

 羊肉在大锅里炖了半天,渐渐地就有油脂析出,油花花在汤面翻滚,亮晶晶好生诱人。但有一点孙朝阳想不明白,这汤色怎么有点黑,不像后世在外面吃的羊肉汤是奶白色。

 随着油脂被煮出来,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香气,很浓郁,闻起来有点上头。

 “好香。”五点钟的样子,蒋见生和杂志社的众人蜂拥而至,看到那么多肉,同时欢呼。现在是中旬,大家收入有限,领的工资皆已经开支了,现在都在苦熬,如瞎子这种小年轻已经好久没吃过肉。

 有一段时间没有看到他们,孙朝阳很惊喜,急忙喊:“魏芳,你来看火做饭,其他人都进屋去做。”

 魏芳本是农村女孩子出身,地里家里的活儿都做的,就应了一声“放心,都交给我吧。”,便去淘米蒸饭。

 孙朝阳把众人迎进北屋客厅,给大伙儿泡了茶,叙了会儿旧,就问蒋见生:“老蒋,你懂古董家具吗?老冯留了一屋子家具给我,说是红木的,还是明朝的。他的话我不是太相信,帮我看看。”

 蒋见生:“我不懂,在我眼里,都是木头。”

 “不然,这些家什都是好东西啊。”杨鹤插嘴:“在下以前不是反动文人吗,对古董金石倒有所涉猎。”

 杨鹤说,他以前做编辑的时候,天天跟旧文人打交道。那时候的畅销书作家可都是宝贝,编辑的工作就是维持住彼此的关系,有时候甚至要帮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比如置产置业什么的.。有的作家喜欢出入风月场所,他要帮找地方;有的作家想买古董,他就帮着联络商家,见得多了,也懂一些。

 老蒋听得带劲:“老杨,风月的事详细说说。”

 杨鹤:“就说有个写神怪小说的作家吧,人挺好色,老夫颇为不齿。有天我领他去了一处,那女子竟然是前清的一个格格。格格说了,如果是在前朝,你看我一眼就是天大的福分。如今……那福气可就大了……嗨,这里都好多年轻人,不能聊不能聊。我反动,我有罪,我有罪,罪在不赦免,罪该万死。”

 说着话,他就开始摩挲端详起孙朝阳的家具,口中啧啧有声:“不错,不错,是明朝的。你看这榫卯结构,就那是时候的风格。”

 孙朝阳:“那么是什么木料?”

 杨鹤就说,客厅这套家具都是黄花梨,卧室的要差点,是鸡翅木,嗯,还有个柚木的箱子。柚木做箱子那不是胡闹吗,应该用香樟木的。我们江南地区百姓人家生了女儿,通常会在院子里种一棵香樟树,等到十八年后,树也长大成材。就把树砍了,做几口箱子,用来做女儿的陪嫁。香樟木天然带着香味,又能杀虫,放女儿的行嫁正好。

 孙朝阳听得心中欢喜,黄花梨值钱他是知道的,至于鸡翅木,柚木什么的,估计也不便宜。不求最好,只求最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