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大林

悲夫说马拉沁夫同志以前是蒙古族牧民,抗日战争的时候参的军,是一位老革命了。在部队的时候展示出过人的文艺才华,建国后一直在自治区文化战线工作,后来调北京主持《民族文学》工作,现在是中作协的副主席。

 孙朝阳感叹道,这中协的副主席也太多,据他所知就有十多二十个,而且大都是退休了的。

 悲夫说:“名誉,名誉。”

 大林是陕北人,家里颇穷,分配到单位吃皇粮后,也穷。听说每天有三块钱差旅费,吃住行对方全包,很振奋。便计划等到钱一到手就寄回老家让父母攒着,攒两年就箍个窑洞。

 孙朝阳不同意他的意见,本打算建议他把钱存了买房。想想,现在北京一套房怎么也得几千块,以他每月三十来块的工资,即便两年工资涨到一百,也上不了岸。要想解决住房问题,还得得到九十年代房改,单位福利分房。

 于是,他也不提这茬了。

 大林说在走之前他先得把这期《中国散文》的封面给做了,就拿起画笔在素描本上设计。他除了做编辑,还兼职美工,一专多能。

 孙朝阳在凑旁边看了半天,发现他这个设计很简单,就是一片竹林。

 大林见他很有兴趣的样子,介绍说在中国画中,竹子是最简单的,但凡你学过两年,临摹过几幅郑板桥,画起来都好看。而且,画竹子花不了多少时间,几分钟就能搞一幅。美术家在外应酬现场写意的时候,一般都画墨竹。所以,在市场上,竹子最不值钱。

 孙朝阳越听越有兴趣,问,中国画中,什么画儿最贵。大林回答说,按照画法来区分,工笔最贵,工兼写次之,写意最便宜;按照题材来分,人物最贵,其次山水,最末是花鸟。

 孙作家突然好奇,再次发问,大林你在川美学的是西洋画,据我所知,西画最花钱,一般家庭承受不起,你一个农家子弟,穷得家里连窑都没有,这么读得起?

 大林说,他小时就喜欢写写画画,作文写得好,画图画得像。高三的时候也不知道是着了什么魔要上美术大学,去考,考素描,竟然考上了。西洋画确实耗钱,光颜料就几十种,有时候还得自己找矿石来磨。还有香蕉水、汽油什么的。对了,画布最值钱,我们通常用的都是麻布口袋,那得做多少衣服啊,就用来画画。不过,这些开销都是国家承包了的,私人谁有这个钱?不然,以我这种农家子弟,一辈子都别想学美术。

 可惜学了两年,我才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文学,辜负了党和国家的培养,羞愧,羞愧!

 孙朝阳深以为然,据他所知,学美术,尤其是学西洋画,真的是太花钱了。在二十一世纪,一年学费生活费还有耗材,轻易就能花出去几十万。像大林这种陕北农家子弟,学美术?拉倒吧,还不如学计算机,去大厂干到三十五岁,好歹能攒点钱,也算是改变自己的命运。

 可见,个人的奋斗固然重要,但还是不能脱离时代背景。

 聊着聊着,孙朝阳道:“大林,有件事不知道当问不当问?”

 大林:“你是不是想问模特的事?嗨,刚开始上人体写生课的时候,我也怕,画过两节课后就心如止水。你也别指望看到什么美女,学校也不可能安排年轻姑娘给你画。”

 孙朝阳好奇:“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