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散文的作法

孙朝阳问何情要回老家多长时间,又道,自己将要去内蒙古办那个什么培训班,来回要十天左右。

 何情回答说,她回浙江除了买房,回单位销假,主要是想看看爹爹,很长时间没见到他老人家,心里想得要命。估计会呆上半个月到二十天,再到京城后,正好等到孙朝阳出差回来。

 她有点担心,说,听人说内蒙古挺苦的,别看现在北京热得要命,那边说不定已经下起了鹅毛大雪。古诗里不是说,胡天八月既飞雪吗?还有,我怕你水土不服,吃不好睡不好,身体出问题。

 孙朝阳安慰她说:“我现在才二十一岁,能吃能睡,正是一个人最健康最强壮的时候,怕什么水土不服?而且,这种培训班学习班什么的,对我们从事艺术的人来说很重要的,我想你也能够理解。”

 俗话说,武无第二,文无第一。意思是,学武的人要分出高下很容易的,大伙儿上擂台打一架就清楚了。武功不过是一横一竖,赢的站着,输的躺下。但学文的就不好说谁好谁差,我之蜜糖,搞不好是彼之砒霜。你喜欢杜甫,我还觉得老杜的东西干巴巴。你喜欢白居易,我觉得他就是口水皮。

 文学作品这种东西,到了一定程度,其实大家都差不多,除非你有碾压式的实力。

 这个时候比的就是人脉了,这种培训班就是广结天下文朋诗友的好机会。你想啊,进了培训班,大家就结下了缘分。将来如果和人打嘴仗,不也多个帮腔的,人多力量大嘛。比如今天的迟春早迟教授,就是我方一员猛将。

 孙朝阳的歪歪理听得何情不住笑。

 孙朝阳:“何情同志,笑不露齿,请注意个人形象,你牙齿真好看。”

 “我以后就笑给你看。”

 何情抿嘴,眼波流转,尽是春水秋山。

 接下来两日,孙朝阳抽时间和何情跑了一趟银行,把自己手头多余的钱都转给了她,吩咐她回杭州买房的时候仔细些,也不要一味买大房,七十平米左右最好。

 他考虑的是小户型将来无论是出租还是卖掉都好出手。

 何情掩嘴笑道:“朝阳你怎么这么啰嗦,跟姆妈一样。我好不容易摆脱了妈妈,现在又碰上你。”

 现在是八三年,记忆中房改是十年后,十年时间说长也长,但转眼就到。

 孙朝阳记得当年机砖厂房改的时候先是让大家交三千块买断单位宿舍,后来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又补交了两千,这才拿到房产证。当时工厂开工不足,已经处于破产边沿,他在车间一个月才一百七十来块,干一天休息两三天。先交的三千块已经倾尽所有,最后补交的两千简直就是要了老命。

 此刻看到自己银行账户里的数字,孙作家心中感慨:有钱真好啊!

 何情乘飞机回杭州了,孙朝阳也开始准备去内蒙古的事情。

 他以前也没开过培训班,对于怎么给学员上课心中没数,就虚心地坐到悲夫面前请教。

 悲夫同志是老作家,功底深厚,道,什么叫散文,不外是写人写景状物,抒发情感。确定一个主题,自由发挥。但所有内容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写,即便撒得再开再远,最后还得收回来,所谓形散神不散。比如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表面上写的是白杨树,写的是北方的风光,但魂魄却一直落在白杨树的坚韧坚强上面,以树来比喻勤劳勇敢的人民。你在给学员上课的时候,可以从主题上着手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