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五米 作品

第291章 良镛先生和三石小友(第2页)

 hk作家们都很兴奋,皆说,港岛毕竟太小,总共才几百万人,而且大家读的都是通俗小说,纯文学受众太小。因此,大家要发表作品大多投稿去宝岛。但宝岛那边文学正处于井喷阶段,出了好多优秀作家。比如诗人余光中、散文家三毛、小说家李碧华,小说家於梨华。现在於梨华正红,长篇小说《再见棕榈,再见棕榈》卖到爆。宝岛竞争激烈,要过稿也难。

 如今内地刊物众多,几百家文学刊物,可谓难得一见的盛况,如果投稿过去,也多了许多选择,就是不知道内地的用稿标准是什么。

 蒋见生那个哥们儿顿时激动,高声说,大家这个问题问的还真是巧了,今天与会的蒋见生先生是通俗文学《今古传奇》社长,干了几十年文学编辑,孙三石先生则是《中国散文》的主编,要不,欢迎孙先生给大家讲讲。

 众人热烈鼓掌。

 孙三石倒是很心动,上次杂志搞了个内蒙古作家专辑,反响还算可以,销量比以前好了不少。今天机会难得,不妨收点稿子回去也弄个专辑,紧跟《中英联合声明》时事,再加上自己的《文化苦旅》,效果应该会很好。

 他就说了《中国散文》的投稿地址。

 一众作家忙掏出纸笔记录。

 孙朝阳接下来开始谈杂志用稿标准。

 《中国散文》的用稿标准其实就是一个:有趣的人间烟火气。

 写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但要写得有趣。你可以写吃,你可以写下棋,可以写某人的怪癖,可以写钓鱼,也可以写一次旅途经历。

 要说写吃,蔡澜先生可是美食家,要不请他帮写一篇?只是不知道老先生有没有动笔的念头,这事不好强求的。

 实际上,这种小确幸的散文正是hk和宝岛作家最擅长的,也写得非常好。比如宝岛作家余光中,就是写出过“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的那位大诗人,其实是一个伟大的散文家。他的文章立意就比较小,追求的是文字的笔墨和生活的趣味。余光中先生后来出版的散文集《听听那冷雨》中就有一篇写牛蛙的文章,说的是他所居住的小区池塘里不知道何时出现了一只牛蛙。每到夜里就发出牛叫声,严重影响了大家的睡眠,读来非常有意思。

 还有逃到宝岛,已经去世很多年的胡适之,就写过一篇关于萝卜炖肉的文章。对其中的滋味,和全家人吃炖肉的情形做了细致描写。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萝卜炖肉要想做的好吃,就得肉多萝卜少,最上品是肉炖萝卜。

 突然,倪框道:“有趣的人间烟火,恕我直言,你们那里可没有什么人间烟火,贫穷落后可没有什么趣味,尤其是在出版严格管理的情况下。文学需要的是自由浪漫之精神,没有什么比自由创作更珍贵的东西。孙三石先生,如果想让我们写歌德派文章,劝你趁早打消念头,我们也是有气节的。孙先生是官员吧,这次是两地民间作家交流,你的官方背景显然是不合适的。”

 这已经是在开炮了,并且对孙朝阳进行人身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