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组织谈话

户籍问题解决了,就轮到工作调动。

 接下来两天,孙朝阳依旧揣着他搁家里搁到发霉的各类商调函、证明文件什么的跑区人事局。

 他现在是干部身份,工作关系要走人事局。

 手续办好,然后核工资。

 现在实行的是五六十年代的标准,分为二十四级工资。

 一二三级属于国家级,部队那边对应的则是帅以上军衔,每月工资从五百九十四、五百三十六和四百七十八元。

 四级为大将,每月四百二十五块。五六级为省部和副省,分别是三百八十二块、三百五十五块、三百一十块。

 ……

 反正分得很细。

 孙朝阳是国家干部,现在是办事员,按照京城的标准,每月四十五,比在仁德县的时候多了十几块。

 如果按照悲夫同志的说法,将来自己提了主任助理,正科,应该能拿到八十九块钱。

 回想起自己刚以返城知青身份回厂里当大集体时,刚开始一个月才十七块钱,孙朝阳就一阵唏嘘。人和人的区别真大,不同地区的工资待遇区别真大。

 如果换成老家仁德县,即便是正科,工资也比北京同级别少一大截,更别说其他福利。

 有的人,一生下来就在罗马。

 听到他的感慨,人事局干部科的人笑道,孙朝阳同志好好工作,有消息说今年年底,最迟明年年初国家要普调工资标准。像你这种情况,估计能拿到一百多块。

 听到这话,孙朝阳心中一惊,才想起,明年好像真要涨工资了。普通居民每月工资基本都能拿到五十以上,到八十年代末,都突破一百。

 这是和经济发展相适配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自然要享受改革开放的福利。

 不过,钱发多了,市面上的商品就不足,物价也跟着普遍上涨,这引起了一定的心理恐慌。于是,老百姓开始疯狂囤货,盐巴、肥皂、毛巾,见啥抢啥。这就是有名的物价闯关。

 当然,适度温和的通货膨胀其实对经济是有好处的。

 正如春晚那天孙朝阳对周伟所说:“一个新的时代来了。”

 孙朝阳很庆幸自己在物价闯关之前购入了大量房产,否则,再过一两年,四合院就涨到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价格。

 忙了一气,所有手续就办完了,孙朝阳成了正式的北京居民,政治面貌党员,成分,国家干部。

 接下来就是他的主任助理的考察和组织谈话了。

 《中国散文》的一把手悲夫是老革命,为人正直,有原则,从不和人谈起孙朝阳的任命这事。但大林却很上心,在食堂吃饭的时候跟同志们做思想工作,说,朝阳是大作家,是咱们杂志社的门面。是他的《文化苦旅》把咱们杂志给撑起来的,不然,谁知道《中国散文》啊?我希望组织谈话的时候,大家要凭良心说实话。

 他不说还好,一说,顿时轰动。原来,这事背夫都是严格保密的,知道的人不多。这下好了,连门房覃大爷都晓得了。

 齐娜更是容光焕发,道:“大伙儿听着,孙朝阳是我家嘎子的干爹,到时候谁乱嚼舌头,就是跟我齐娜过不去,我可就不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