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就蒜 作品

第371章 生不逢时的片子


  围着一桌子酒瓶,坐了几个人。

  李乐搭眼一瞧,夹着烟骂骂咧咧的姜小军,双眼迷离攥着啤酒瓶一口口往嘴里灌的编剧王平,抱着膀子一言不发的摄像顾长未,还有想拉住姜小军又被一胳膊甩开的制片人刘小东。

  剩下俩倒是没见过,估摸着应该是去年夏天“打黑工”的那部电影剧组的人。

  烟头遍地,脚一动就“叮叮咣咣”。

  见曾敏过来,几个男人赶紧往里挤了挤,让出空位。

  “怎么了这是?这还没到点儿呢,就喝成这样,也不点点儿菜配上?”宁小乐踢开脚下的瓶子,说道。

  “还不是审核的事情,上面看了样片,说有些地方丑化了抗日群众的形象,不正面。”刘小东嘀咕一句。

  “去tnd的不正面,这是最真实的老百姓,让习惯了被压迫的老百姓已经对于尊严的事情麻木了,为了生计这样的眼前利益而过分乐观的活着。”

  “非得弄那种高大全的,各个都是抗日家属,各个舍身取义,各个英雄?”

  姜小军抬着胳膊,指指点点,情绪在酒精的催发下。

  “老百姓只管活着,好死不如赖活着。”王平慢悠悠接上一句,“民族意识,哪有民族意识啊,都是看天过日子的农民,不认识字,没接受过教育的老百姓,懦弱,逆来顺受,无知,愚昧,才是本质。”

  听到这,李乐大概明白了什么意思,无非是片子里对于那种时空背景下,普通农民生活状况和真实思想情况的表述,和一贯的口径不一致。

  不过也难怪,在村里干活,听他们演员对台词,还有在看试拍场景的时候,李乐就觉得不对劲,怎么没那种“手撕鬼子”的快感,五十里外一枪一个打飞机的爽点,反而有着压抑低沉的情绪在里面。

  根子还在于他们这群人要表达的对特殊年代里基础人群的状态过于写实。

  贪生怕死、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没有尊严。

  大义远没有吃饱肚子重要,民族尚且是虚幻的概念,手刃罪人,也比不上换粮食吃重要。

  还得感谢老人家和组织,读书识字,清扫文盲,大兴教育,才让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一点点的提升,才有了后来“马踏东京赏樱花”的共情。/

  悲剧的产生并不是敌人太过强大,而是自己的懦弱和愚昧。

  虽然这几个人的想法很好,但是手段上,和时代意志存在差异,所以,李乐并不看好这电影能如何如何,就怕到最后,成了一群人的自娱自乐。

  “还有那个。”一直沉默的顾长未说道,“说什么影响友好,不利于交流沟通。”

  “啪!”

  酒瓶砸了桌子,又是姜小军,“这是特么的什么道理!”

  李乐有点想笑,你们活了这么大,真的是对有些东西的敏感度不高,或者说,过高?

  现在是99年,不是十年以后一个恒店一年消灭五十万鬼子的时候。

  还是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下,没把鬼子那点东西掏空的时候,至于用一个文化产物去影响短暂和睦的关系么?

  此一时彼一时,六公主都能审时度势看风向,你们啊。

  生不逢时,似乎是对姜小军这部片子,最好的诠释。

  姜小军在放炮,王平在补刀,顾长未偶尔来句一针见血,只有刘小东,看着正常点,在一点点的往回找补,劝着想法子修改,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不让花出去的预算打了水漂。

  毕竟,姜大猴儿花钱如流水的能力,总是让人叹为观止。

  曾敏不说话,就那么听着他们吵吵嚷嚷,今天不是个谈事儿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