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与2 作品

第一百零八章 千重浪花

尉迟江晚嘴上这么说,但心中却已是激起了千重浪花,董妃不会真的想死在他的面前吧。

 尉迟江晚当然害怕,刚刚之言也只是在诈董妃罢了。

 这么多人就在身边,虽然不是自己动手,但你任由看着皇帝的老婆死在你面前,那你以后的日子能好过吗?

 听完尉迟江晚的话后,董妃被气的喘不过气,愣神片刻后,喘着粗气问道:“本宫

 能否见到皇儿。”

 “不能。”

 “本宫能否见到陛下。”

 “不能。”

 “那本宫能否见到皇后。”

 “微臣不知,还需陛下定夺。”

 “陛下,真的不愿意见我吗?”董妃看着尉迟江晚一字一句的问道。

 “微臣不知。”

 ”本宫,真的被陛下遗弃了吗……”

 尉迟江晚看了看董妃,而后叹口气。

 东京城焦急等待的付子婴等人知道董妃被控制住后,心中一松,便开始敲定董妃寝宫的所在地了。

 实际上事先已经定好了几个居所。

 付子婴王世忠两位辅臣并不愿意花费巨大的民力为董妃修建宫殿,随便在废黜的王府中找到了一处,但并未公开安置在了哪里。

 付子婴将此处面呈赵祯,赵祯允诺后,便由岳山护送往此处。

 安置的地方只有付子婴,王世忠,与护送的岳山,接收董妃的地方官员知道,而深宫中也只有赵祯知道。

 就连尉迟江晚都不知道董妃被送到了哪里。

 自己跑前跑后,在最后的安置阶段,王世忠却把自己踢了出来,这让尉迟江晚很不高兴,可即便不满,也无办法。

 朝堂之上严禁谈论董妃之事。

 只有一个论调,董妃还在河南府养病,并没有逃回来。

 为此,岳山告了假,瞒着铁喜去了一趟河南府,将董妃丢在那里的宫女全部带了回来,一并给董妃送了去。

 而连续一个月之久的闹剧,也在大宋朝告一段落。

 仿佛从来都没有发生过。

 那些参加搜查的人被遣散后,传言也随之四散开来,有人相信上面人给的解释。

 董妃没有跑回来,我们是瞎忙活了一阵。

 有人却觉得,董妃跑回来了,不过却被抓到了,现在不知道羁押在哪里。

 也有人阴谋心较重,觉得董妃已经被下面搜寻的人给杀了,肯定找不到了。

 但却没有人去可怜她。

 搜寻董妃的人也被下令禁止讨论此事。

 嘉佑五年,董妃逃出河南府的事,就这样被尘封起来,在等待着铁喜继位之后,才会有些松动。

 东宫中,付子婴陈奏铁喜的奏章,说董妃并没有回来,还在河南府。

 铁喜看到这奏章后,心中一松。

 也知道了董妃应该是被逮到了。

 自己可以安心吗,短期内可以安心,但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防备之心是不可无的。

 在这场风波中,受益最大的并不是铁喜,而是被擢升的尉迟江晚。

 因为尉迟江晚进入了赵祯的视线中。

 作为臣子,能够在皇帝心中留下印象,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大宋想要彻底兼并哈密,就需要有哈密人站在大宋的舞台上,而且这个人只能是文官,用来分解大宋原本文官体系中的力量。

 尉迟江晚现在的位置是都察院都御史,这个位置的人身边会很快凝聚成一股势力,之后,铁喜只要从付子婴身上挪出来一点关注,放在尉迟江晚的身上,那么这股势力就足以与付子婴,王世忠二人的势力相对抗。

 付子婴是个贤臣,忠于社稷,忠于国家,忠于万民,忠于皇帝。

 但皇帝排在了最后一位。

 铁喜想做的事情,是要变法,在这个时候,那可是大忌讳。

 就算付子婴有能力,可碍于他自己的局限性,也根本就看不出变法之后的益处,为了大宋的平稳,他肯定不会同意。

 铁喜现在还没有正式继位,也就罢了,可若是不给付子婴找个台前的对手,等到铁喜亲政的时候,朝堂已经是铁板一块,到时候铁喜即便想做点事情,也会很是艰难。

 避免这一切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付子婴找一个对手。

 王世忠本是一个合格的对手,但太过聪明,而且年纪也太大了。

 铁喜若是想推王世忠上前面给付子婴打擂台,王世忠就算察觉到了皇帝的用意,但为了自己的名声,肯定不会冲锋在前。

 可尉迟江晚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了。

 他可不在乎自己的名声,活着的时候,高官厚禄,风光无量,恩宠有加就行了,死了之后,管他什么万丈惊涛呢。

 有了这个打算后的铁喜,下定主意再大朝会之上,询问意见的又加了一个人。

 朝会。

 “付大人,一月有余,李京泽可有章程上奏。”坐再龙椅之上的铁喜看着下首的付子婴轻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