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多多 作品

第七章 星空城市(第2页)

 由于不用顾及在行星表面开采资源时重力的影响,在这里无论是运输还是建造都存在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这里还十分方便对整个恒星系内的观测。

 飞船内的工程机器人建造项目已经开始,由于是同规格同型号的泛用型机器人的生产制造。在这里只需要按照图纸不停的重复生产即可,并不需要消耗额外的计算力。

 短短几天内,一万余台工程机器人就被建造出来。此时使者将这群家伙释放到了太空中,如同一个巨大的蘑菇在释放孢子一般,远远的看去如同一个巨大的尘埃球从伽莫夫号飞船的各个角落喷射出来。

 当这群小家伙到达太空中以后,一整套无重力冶炼厂、机器人生产线、组装车间、甚至一个大型的核聚变发生器的建造图纸被加载完成。

 现在使者要做的就是等待,因为现在对于他来说什么东西都缺,唯独不缺的就是时间,在等待建造项目完成的过程中,从比邻星B上得到的数据也被传递了回来。

 如同科学家们认为的那样,比邻星B是一个被潮汐锁定的行星,超过60%的面积永远处于白昼,而其余部分处于永夜。

 白昼区域的最高气温接近200摄氏度,黑夜的最底气温则是零下194摄氏度。晨昏带的平均气温约为15摄氏度。

 虽然这个数据看上去应该还算适合生命的发展,但是这巨大的白昼黑夜温差也说明了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在这颗星球上的大气很稀薄,稀薄到行星自身不具备调节气温的能力,当然也不适宜生命的发展。

 很显然人类的第一个希望落空了,当初人类文明存在时科学家就观察到过比邻星埃尔法发生过数次异常增亮的情况。经过推断应该是一种超高强度的恒星耀斑的爆发导致的这一现象。而结果就是倒霉的比邻星B的大气层在一次次的轰炸中被无情的剥离从而不再适合生命的演化。

 既然失去了执行火种计划的条件,那么使者就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深空项目的建造计划中来。

 作为机械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按照预定的程序不间断的运行,经过了短短不到一年时间的发展,伽莫夫号的周围已经聚集了数亿台不停忙碌的工程机器人。

 由于无线输电系统的覆盖,在这里的机器人从离开生产线以后就要不间断的忙碌直至损坏或报废,反正使者也不心疼,在面临近乎无限资源的供给下。重新建造一个机器人远比维修来的效率要更高,那些可怜的小家伙一旦因为故障而不能胜任建造任务就只能被无情的销毁。

 五年后,一个太空城的基本框架已经接近完成。在这里不仅有各种各样的科研实验室,还有种类繁多的飞船建造船坞。

 而原本的泛用型工程机器人的生产线也早在三年前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高效的专用型机器人的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