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往何处zy 作品

第四十八章 新国度(第2页)

 关于萨科塔们为何认同了教宗的这一举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那所谓神力的重要性。

 那股力量在大灾难后其实几乎派不上用场,因为这力量是特地用来针对深海势力的特定精神干扰,对泰拉大陆上的其他种族并没有任何防御用处,也并没有实质性的力量,这股力量其实十分鸡肋。

 教宗毕竟也是人,他根本没有必要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一个早已没有任何用处的能力。

 并且深海势力已经几百年没有出现过了,那个神在人们的印象里已经模糊,海中的生物再也没有出现过一次,拉特兰与伊比利亚的威胁已经消失了很久。

 于是乎,教宗解除了他的献祭,一同被逐渐解除掉的,是两国的军事规模。

 维持庞大的军队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拉特兰与伊比利亚为此几乎没有顾及到国家的发展,两国的文明程度和几百年前相比近乎没有什么变化。

 逐步解除庞大的军事规模,也是当时所有人的意愿,当时的两国国民都在想,我们组建了这么强大的军队,我们的国家为战争而生,我们的实力无人能敌,但我们的敌人在哪里?

 此时的深海已经彻底成为历史的代名词了,北部叙拉古地区广阔的荒漠与水域和恐怖的天灾也阻挡了两国与大陆北部国家的交流,对他们而言,此时的拉特兰和伊比利亚就是全世界。

 这段历史的进程一直持续到了一千年前,在此之前两国都已经逐渐忘却了深海的威胁,军队规模也已经缩减了不少,国民的生活也不再只是军事。

 但如果相较于现在的泰拉各国和拉特兰而言,当时的两国依旧是军事氛围极其浓厚的国家,现在的军事大国乌萨斯的军事氛围都远远比不上已经缩减几百年规模的拉特兰与伊比利亚。

 毕竟当时的拉特兰与伊比利亚同泰拉主流各国与世隔绝,他们没有必要也没有动力去改变这一切。

 真正改变两国发展态度的,还是因为北方各国终于出现在了拉特兰与伊比利亚面前。

 大概一千年前,泰拉内陆源石科技开始迅猛发展,各国生产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且借助源石科技泰拉终于拥有了可以穿越南方饱受天灾侵袭的茫茫荒漠和水域的能力。

 当时部分有余力的国家开始尝试向南方未知的大陆开拓,其中最主要的一支前往拉特兰的队伍,来自当时泰拉的超级强国维多利亚。

 维多利亚位于拉特兰西北部,需要穿越的荒漠与水域地区相较于其他国家要少很多,因此第一个发现了这片新大陆。

 加之当时维多利亚是首屈一指的军事科技强国,当维多利亚发现了拉特兰与伊比利亚之后,将这里当做了自己殖民的目标,直接利用其国力威望让其他国家放弃了踏足这里的想法,随后,维多利亚尝试征服南方的大陆。

 拉特兰人和伊比利亚人第一次见到了来自北方的人类,但他们带来的,却是又一场战争。

 泰拉前30年,维多利亚军队向拉特兰进军,萨科塔的铳第一次对准了人类,伊比利亚的船只挡在了维多利亚南向的水域前。

 维多利亚惊人的发现,这两个国家竟然有着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即便他们的科技水平如此落后,拉特兰与伊比利亚全民皆兵的优势在一千年后再一次发挥了作用。

 后来的学者分析了强大的维多利亚为何会受挫的原因,除了拉特兰与伊比利亚的军事立国思想以外,两国的核心科技铳械和造船均为战争提供了决定性的助力。

 而漫长的航程和捉摸不定的天灾,严重影响了维多利亚军队的补给线,维多利亚根本无法把战线拉这么长,集团军中的不少人不是死于前方作战,而是死于天灾。

 拉特兰外的水域给经验丰富的伊比利亚海军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在水上作战,维多利亚根本无法战胜拉特兰与伊比利亚。

 战争持续了一年就草草结束了,维多利亚撤离了军队,放弃了武力征服这里的想法,这场战争成为了当时维多利亚少有的一场败仗。

 但他们却选择了另外一种手段,维多利亚迅速变脸,开始向拉特兰与伊比利亚展示友好的姿态,向两国派出外交官建立关系,又派出大量的商人与文人与两国进行交流,同时默许了其他的一些国家来到这里交流。

 维多利亚利用其强大的经济与文化实力开始渗透两国,利用军事上无法做到的事,打算将这里变成他们另一种意义上的后花园。

 战争无法击倒无畏的拉特兰与伊比利亚,但这种文明的渗透,则彻底改变了两个国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