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铁老汉 作品

第343章 退伍老兵的安置工作(第2页)

 实地考察过后,领导们对河东村的企业规模和效益,都极为震惊,没想到一个老区贫困县里,竟然能发展出这么大规模的产业。同时又感到很振奋,企业的规模越大、效益越好,就意味着可以安置更多的人,做为军方,由衷的为退伍复员的参战老兵们感到高兴。

 至少那些因伤致残的战士们,有了一份糊口的工作,日后的生活也有个最起码的保障,不用让战士们在前线流完血,回到后方再流泪了。

 考察团走了之后,河东村和唐伟东手下的企业,就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安置的老兵大部分都是原籍东山省的,不过全省各地的都有,本地的只是极少一部分,这样他们的住宿和生活,就成了一个首先要解决的大问题。

 一个村办企业能主动为国家解决一块儿难题,为地方政府分忧,对此省市县三级都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唐伟东以为安置退伍老兵为由,向县里申请一片地,准备为职工建一批宿舍楼,顺便让建筑公司练练手,为以后进军房地产行业做准备。县里也知道这是必须要做的事,连考虑都没考虑,一口就答应下来,并从西城乡辖区内找了一片荒地,划归了李玉英的管理公司使用。

 土地是属于国家的,现在全国还没有土地出卖的先例,这片土地是县里看在退伍军人安置的份上,划拨给唐伟东手下的企业使用的,所有权归集体,建起来的房子也只能分给职工使用,而不能卖。

 全国首次的土地买卖还要等到明年发生在特区呢,内地想拿地搞开发,还得等几年,不过这样唐伟东已经很满足了,只要建起了房子,这片地就是自己的资产了,只需要等到土地政策放开之后,补给国家点土地使用费就行了。

 省市县三级政府的支持不止是建宿舍楼的土地,因为退伍老兵中,有不少都是伤残军人,所以在税收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减免,这倒是个意外之喜。

 但在为安置老兵宿舍的建设上,三级政府异口同声的就说了两个字:“没钱!”,让企业自己想办法。

 或许他们也觉得把负担都转嫁到一个企业身上,略微有点不好意思,最后表示财政实在紧张,钱是没有的,只能在其他地方或者一些政策上进行倾斜。

 这就足够了,你敢开个口子,唐伟东就能给你撕个窟窿,有了这句话垫底,以后需要政府帮助的时候,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