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铁老汉 作品

第367章 地不够用了(第2页)

 唐伟东有点急眼了,光想赚便宜不想出力,哪有这样的好事?村里不出地,自己早就设想好的企业去哪建?于是也不在乎长辈不长辈的了,直接告诉他们,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要是实在挤不出地来,他就去别的村建工厂。

 这哪能行啊?这不是把自己村里的钱往外分嘛?村干部们自然是不同意了。一边安慰着唐伟东,一边让唐建军出面打感情牌,一面着急的寻找对策。

 你还别说,情理之下还真让他们想出来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向乡里县里要地,至于哪里的地都无所谓了,但是必须以河东村的名义去建厂。这样的话,收益还是归河东村,大不了给出地的村子一点地租就行了。

 这年头哪有什么傻子啊?一个个精明的都跟个猴似的,为了利益,什么办法都想的出来。这个办法是典型的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用人家的地,给村里赚钱,偏偏实现的可能性还非常的大。

 现在河东村的企业群,可是县里经济的发动机、领头羊,为了支持他们的发展,县里必定会向河东村倾斜一定的政策。河东村的这群人,就是看中了县里的这一点,才敢提出这样的想法和要求来。

 这倒是把唐伟东给惊的一愣一愣的,看来真是环境造就人啊,没想到现在村干部们的脑子这么灵光了。想了一下,唐伟东也非常赞同他们的想法,认为这是目前最容易实现的办法,不得不说,村干部们情急之下生出来的急智,一下就抓住了县里的要害。

 看来啊,人都是逼出来的!

 为了给村里的这个想法加一道保险,唐伟东又请李玉英出面,以河东村和企业的名义,联名上书乡里和县里,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为由,请求县里给予土地支援。

 为了说动县里,还把企业扩大带来的好处列举了一堆出来,什么带动全县企业的发展啦,拉动县域经济的腾飞啦,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啦,最重要的是承诺,帮助县里解决适龄青年的就业问题。

 这些待业青年、无业游民,可是全国性的难题,大到全国,小到一县一村,他们这些人就是颗定时炸弹。现在国内为什么治安环境不好,还不是这群人闲的蛋疼搞出来的事情?要是把他们都赶进厂子打工,让他们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哪还有这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