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铁老汉 作品

第568章 烫手山芋(第2页)

 哪怕是企业里年薪百万的高管,在东山省人的眼里,也不如个月薪四千的公务员。东山大多数人,上学出来第一选择,基本首选考公。

 笔者就有个同事两口子,在三线城市,男的月薪两三万,女的月薪七八千。结果两人还是去考编制,还双双被录取了,单位工资不到四千。

 后来男的想了想,为了养家糊口,就没去,他媳妇去了。不过后来男的还是考进了另一家单位,这次工资高点,不算奖金,工资有六七千,他果断辞职去端铁饭碗了。

 何况是在八十年代末了,这就能理解纸厂原厂长,为何不愿意回去继续管理企业了。或许在他眼里,虽然级别相同,但企业干部和机关干部,那就是两个概念。同级企业干部,见了同级的机关干部,不自觉的就矮一头。

 既然好不容易跳出来了,为什么要回去?而且还是回去给人擦屁股!

 没人愿意去,这可愁坏了书记和县长。倒不是不能硬性指派,关键是强扭的瓜不甜,去了搞不好,还不如不去呢。

 看来要想把纸厂从烂泥潭里拉出来,光治标不行,还得治本,这就要从根子上下手了。根子在哪里?自然是经营销售上了!

 于是,果如唐伟东和李玉英娘俩所料,县长又把主意打到了他们的头上。

 到了现在,县领导们终于想起来,在把纸厂的经营权交给马厂长之前,纸厂依靠河东村企业的包装订单,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事来。

 他们想的很好,想让纸厂跟河东村的企业恢复合作关系,这样即便是不能更好,至少也不会更差。有了河东村企业订单的养活,基本上也就解决了纸厂目前遇到的困难,县里也就从此事中真正的解脱出来了。

 可唐伟东娘俩能如他们所愿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县长把李玉英一个电话叫到了县里,因为有着何新华的关系在,还有李玉英本身此时在青山县政商两界的影响力,县长对她很客气。

 一见面,县长就开诚布公的向李玉英提出了帮助的请求。原本以为很简单的事,没想到却被李玉英给婉拒了。

 李玉英有些为难的对县长说道:“杨县长,不管是作为一个党员干部,还是企业的负责人,我都很愿意帮县里解决纸厂的实际困难。可是,您也看到了,从马厂长经营之后,他们的重心就没放在我们这边。我们不得已之下,只能另寻他途,很县里其他的企业签订了供货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