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铁老汉 作品

第2942章 在世神农(第2页)

 另一位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菜问题,丰富了大家的饭桌饮食,让大家在一年四季、任何时候,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

 赵鸿钧先生发明的太古地膜,被誉为国内的“第五大发明”,其还被称为“蔬菜大棚之父”,他是真正使中国农产品产量出现革命性增长的主要功臣,在国内外业内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但因为赵先生,就是个纯粹的“书生”,为人正直,不懂权谋人情,不善与领导打交道,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吃不开”,处于被打压的状态。

 一九八零年,农科院院长金宝善先生,亲自提名赵鸿钧先生为中科院院士,但其所在的山西农业大学,却拒绝为其申报,最终遗憾的没有当选。

 就连赵鸿钧先生山西农大终身教授的名誉,也是在晋省省委多次批示、督办之下,山西农大才不情不愿的予以通过。

 零肆年,有关新闻媒体提出要采访赵鸿钧先生,却被山西农大领导一口回绝。

 倭国的内海修一,西班牙的瑞卡多,荷兰的威姆等专家联合建议赵鸿钧先生申报世界和平奖,因为他的发明为无数人的生活做出了卓越贡献。

 此时袁隆平先生已经名满天下,但对于荣誉,赵鸿钧先生却只是摇摇头说了一句:“我出不出名不要紧,还是做事情最重要。”

 就这样一位功勋卓着的科学家,在国外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但在国内业外却少有人知,这是非常不正常的。

 做为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家,在行业领域内享有极高声望,并且还精通英语、俄语、日语、西班牙语的神级大牛,放在哪里大家不都得当宝贝一样的供着啊,也不知道山西农大到底是咋想的!

 唐伟东给老爷子们鼓捣出来的樱桃大棚,说白了,其实就是放大版的蔬菜大棚,归根究底,功劳还是应该算在赵鸿钧先生的身上。

 袁隆平先生已经故去了,但赵鸿钧先生依然健在,衷心希望赵先生,“万寿无疆”,这个词,他当的起!

 知道唐伟东要走,再回来还指不定啥时候呢,所以在这几天里,王艳竭尽所能的履行着自己的“责任”。

 看到她这样,唐伟东也只能硬着头皮,尽量的应付着。

 一直到农历正月十四,吃过了那顿“上车的饺子”,唐伟东让天空之城号“空机”飞往了京城,而他自己则是依旧延续着老习惯,乘坐火车过去。

 虽说这么久没回在京城的家,但这边有专门负责打扫的工作人员,还有一直保留的安保人员,因此,一点都没缺了人气。

 在唐伟东抵达之前,家里的火龙就已经烧的旺旺的,祛除了因为没人使用积攒下来的“湿气”,只等着唐伟东的到来。

 唐伟东过来的时候,谁也没通知,好好的在家休息了一晚,恢复了一下快要被王艳榨干的身体。

 第二天一早,他才带着一些提前准备好的礼品,来到了齐先生的家里。

 其实也不是什么贵重物品,就是唐伟东母亲帮他准备的,一些吃食,还有几件亲手帮齐先生做的四季衣物。

 这是作为父母,向儿子的授业恩师,表达自己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