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铁老汉 作品

第3207章 两难的境地

南唐相关方面边学习边进步,这会儿也在对三农问题进行更广泛的调查研究,探索和寻找着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办法。

 比如,精简吃财政饭的冗余人员,刹住铺张浪费的风气,从源头上遏制、减轻农民的负担。

 兴修水利,加大对抗天灾的能力,减轻水患的侵扰,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还有发放无息或者低息助农贷款,补贴粮食价格,让相关部门敞开对粮食的收购,以及根据市场需要,调整种植结构,帮助农民开辟增加收入的门路。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推行费改税、大量取消、严厉杜绝,一些地方私自乱增加、收取的费用名目和项目。

 由于财政收入的不足,为了弥补亏空和维持日用用度,在很多地方都会设立各种名目,收入各种费用。

 比如,屠宰费、排涝费、机耕道路维护费、教育附加费、民办教师统筹费、乡村建设费、学生保险费、基本农田保护费、农民户口费、企业管理费、妇幼保健费,......

 嗯,甚至还有减负手册印刷、制作、宣传费等等之类的、数不清的收费项目。

 这也是农民负担加重的,最直接的原因!

 其实南唐官方也想过很多办法,来杜绝这种乱收费的现象,比如下发通知,要求坚决取消某些不合理的收费。

 但是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上面取消了一百种收费名目,下面有的人就会创造出二百种、三百种的新名目来,继续乱收费,甚至是越收越多,这让农民是苦不堪言。

 而即将要尝试的费改税,则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不管什么杂七杂八的费用,一概取消,也不准再新增新设,以后就只收农业税,极其附加费。

 以上这些,说的都是解决办法,而九十年代南唐的农民负担越来越重,真正的成因却是极其复杂的。

 首先要说的就是政策因素,从打下南唐地盘来,这里就开始大力发展经济,但经济发展的成果,却都是落在了地方上,南唐的财政却是只出不进,变得越来越穷。

 就算唐老板再有钱,也扛不住这种花法啊!

 当时的财政状况是,乡里比县里好,县里比郡里好,郡里比州里好,州里比南洋大唐特区的财政好。搞到最后,反而是南唐的总财政,成了最穷的!

 这样的情况若是一直持续下去,那带来的结果,将会是灾难性的,比如,地方上尾大不掉,......

 南唐财政手里没钱,那就搞不了统一规划,搞不了基建,养不了军队,救不了灾难,更发展不了科技、国防、教育和医疗,实现不了工业化。

 这些可都是关于南唐未来和安全的大事,哪一样离了钱也不能,哪一样也不能丢下。

 可你总不能让唐老板一直贴钱养着这里吧?那岂不是与他打下这里的目的,背道而驰?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南唐进行了一系列财政方面的改革。

 也就是分税制改革,将“事权”下放,将“地权”、“财权”、“税权”全部上收。

 结果就是造成了,跟之前完全相反的一个结果。

 南唐总财政有钱了,州里的财政变穷了,郡里更穷,县里穷的只剩裤衩子了,而乡里,则是直接就穷的光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