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造船面临的问题(第2页)

 刘恢设想是,马钧带人主要搞技术攻关和研发,公输和带人组织生产,让产品落地商品化。

 “德衡,你可以成立船只研究所,专门用于研究造船,比如:船头、船尾、船壳、舵、帆、甲板等,让大家分开研究,这样可以提高效率。”

 马钧和公输和都赞同的点点头,自从接触了流水线生产法,二人就明白,一个人精力有限,专做一件事不但可以做得更好,还能大大提高速度。

 刘恢接着说道:“我曾在宫里一本残缺的竹简上看过这样一个记载,那就是交州南端的大山里,有一种木材异常坚硬,平常刀斧很难砍断。

 这种树有个最大特点,就是泡在水里十年也不会坏,不知对你们有用没有?”

 公输和激动的说道:“殿下说的是真的?”

 马钧也是一脸激动,刘恢心想,我只能用这种方式告诉你们,不想被人当成神棍。

 “自然是真的,因为太硬,像铁一样,当地人称他为铁力木。”

 “太好了,如果能找到这种材料,那就会大大提高船只使用时间。

 杉木轻便,也易于加工,只是长期浸泡水中容易腐烂。

 如果有了这种木材,我们船底部和侧面就可以使用这种材料,其他部位用杉木和其他木材,使用时间会提高不少。”马钧自言自语的说的

 刘恢真想给他点个赞,这是做科学家的料,懂得举一反三,也能尽量降低加工难度。

 公输和一脸愁眉苦脸的说道:“殿下,我们怎么找到这些材料并把它运回辽东呢?”

 刘恢想了一会儿,“我打算明年组建海军,现阶段主要是移民,我会安排人南下寻找并购买,不过,你们工业司要安排懂这方面的人一起前往。”

 公输和并没有因为刘恢的话而愁云散去。

 “殿下,如果这么坚硬的木材如何砍伐呢?”

 “嘿嘿,公输司长,这个不算太难,斧头砍不动主要是铁斧杂质太多,很快我们就有一种新的铁出来,十分锋利,加上把锯子直齿改成斜齿,就能解决这个问题。”马钧笑嘻嘻的说道

 刘恢给他的炼钢方法,他已经做过实验,韧性硬度增加无数倍,锯子是公输家祖先公输班(鲁班)发明的,不过,到汉代一直使用的是直齿,据东西费力,后来刘恢建议马钧改成斜齿,一般木材一个人就能锯开。

 公输和想问,但是最终理智战胜了冲动,因为辽东有这一条保密条例,和自己无关的不要轻易大听。

 不过,看着马钧,他选择相信,因为这个年轻人太牛了。

 马钧接着说道:“殿下,曲辕犁造出来了,我们试过,比现在的两牛三人一犁好用多了。”

 刘恢笑了笑,“德衡,先保密,下个月开会带上,到时给大家看。”

 “喏”

 见到刘恢如此神秘,公输和和郭嘉心里都是痒痒的。

 但是又不能多问,如果继续问,恐怕王越就会上门找他们谈谈了,想想还是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