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天策院(第2页)

 贾诩知道,正如刘恢所说,有时我们宁愿决策慢一秒,也不要以一个人意见主导国家运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参谋长的想法不错,眼下的华夏,各部门都在不断改革和求变。

 军队也要变化,华夏军队不是某个人和某个利益集团的军队,也不是未来某一个政党的军队,而是属于整个华夏国家。

 因此,军队不能参与政治争斗,军队只是纯粹的军人组成。”刘恢看着众人,缓缓站起身来。

 “我们一直在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然而,想要兼听我们也不可能做到听取所有人的意见,因此,为了战时统一指挥和意见统一,我们要成立一个机构来战略决策,意见不统一,就通过投票来决定,所有过程都会记录在册。”

 刘恢的话在场的人自然高兴,谁都希望自己获得更多话语权,谁也不想自己成为应声虫。

 刘恢接着说道,“搬迁到南方恢都后,将成立天策院来统一处理军事,他将由国防部、联合参谋部、战略研究院、后勤部、装备、新兵招募训练部、政教部、陆军部、海军部等部门组成。

 天策院院长由历届普选的华夏大统领担任。”

 刘恢的话让大家显得很兴奋,中枢力量强大,地方战略区才会更加稳定。

 “今年六月份就会开始南迁,军队会提前南下,所有的人都要做好准备。”

 “喏”所有的人站了起来。

 今年不少部门要南迁,新年刚过很多部门都开始忙碌了起来。

 荀彧、董昭、荀谌带着图纸走进了刘恢办公室。

 “你们三位以为这些街道地名该如何命名?”刘恢看完图纸就头大,按照规划,新城的主干道都有十来条,还有很多辅道,恢都是按照五百万人口规模来设计。

 今天三个人前来,是让刘恢给各大街道命名的。

 董昭说道,“华夏的很多人已经通过名字命名郡、县和乡镇。

 就我个人而言,这些道路应该用学者和工程师名字命名。”

 “荀院长意见呢?”

 “这点我支持宫仁他们,华夏的进步,他们做出了巨大贡献。”荀彧说道。

 “友若副部长呢?”

 荀谌说道,“我个人的想法是,主路大道可以用地名命名,比如辽东大道、南郡大道等,辅路可以采用科学家和学者。

 不过,必须提高门槛,至少有拿得出手的成绩。”

 刘恢想了想,“我个人更倾向于友若的意见,我们在座的人只是探路者,推动华夏进步和百姓吃饱穿暖的不是我们,而是那些埋头在实验室和田间地头研究的工程师、博士们。

 几个月前,我就在百姓大会上面提出,未来华夏要修建一座科技大楼,用于纪念那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

 荀彧接过话说道,“是啊,以前我们读书是为了忠君爱国,现在读书是为了探索事物真理,是为了人类求真和发现新事物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