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明察暗访

荀爽点了点头,“现在的华夏是百家争鸣,这里没有权威。

 所有的人都是依靠成果说话。

 老夫听子干说,这两年华夏财政也吃紧,大统领依然要求增加教育经费占比。”

 “这点是真的,大统领最重视的就是教育和技术创新,最看重的就是司法公平。

 各地只是把政务和监察下沉,就是为了保证散而不乱。

 因为华夏强大,是百姓安定的基础。

 用大统领的话说,我们这些人可以被更好的制度打倒,但是华夏百姓不能受到其他国家欺侮。”

 “这点我相信,大统领一直在间接告诉大家,华夏政府不等于整个国家,他们只是百姓选举出来代为管理的一群人,华夏最重要的是百姓。”

 “叔父,现在华夏各种启蒙思想很多,如何才能去伪存真?”荀彧一直对此有些担心,但是他不知道面对刘恢该如何去说?

 “事实胜于雄辩,就像华夏的成就一样。

 大汉那么多世家豪族、地主以及王公贵族们,为何偃消旗鼓?为何不和华夏对抗?

 因为华夏的发展成绩展现在大家面前,一组一组数据让大家没法去批评华夏政府政策,他们只能寻求改变。

 思想也是一样,大家通过实践,自然能找出孰优孰劣。

 辩论、实践都是很好的办法。

 多种想法存于世间是一件好事。

 统一思想的目的并非是对谁好,而是为了奴役天下。”

 “叔父也早已经不是以前的叔父了。”荀彧感叹道。

 “老夫知道,你此前是故意安慰我,其实你比我看得更加清楚。

 文若,你这十多年足够精彩。”荀爽笑呵呵的说道。

 “叔父,听说最近一个案子没有?”

 “莫非你说的是南郡一个商人药品造假案?”

 荀彧点了点头。

 最近南郡一家药材公司,用葛根冒充茯苓。

 二者长得极像,药的味道也差不多。

 然而两者价格相差很大,葛根价格2华元/斤,茯苓价格5.5华元/斤。

 巨大的利益价格差,让药材公司老板刘大山动起了小心思。

 一位病人看病时,药方开的是茯苓,前后一年多,不见病情有所缓解。

 到了医院检查,看着病历单和药方,医师第一时间判断药方和病历没有问题。

 后来,将抓的药到医院检验时发现,根本不是茯苓,而是葛根。

 药房是专门负责抓药的地方,那里的人业务能力原本就要求不高。

 病人一气之下找到南郡食品药品管理局。

 经过侦查,将刘大山抓获。

 病人开始提出起诉。

 最后法院判刘大山赔偿患者各种费用30万华元。

 刘大山公司登记资金50万华元,判处10倍罚款,用于赔偿受害者,另外,对其贩卖药物谋利的2万华元进行100倍罚款。

 刘大山药材公司总计罚款730万华元。

 而刘大山公司总共资产才530万华元。

 瞬间,南郡一名富翁就这样倒下了。

 新闻报道后,一片哗然。

 此时,所有的人才开始翻查关于食品药品制假的处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