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设立大学条件

“此事就先这样协商,我们天策院有责任和义务首先保证华夏将士的利益。”贾诩想了想,最后说道。

 华夏恢都日报率先发文,批评刘恢考虑不周。

 所指的自然是此前大学修建学校地方出钱一事。

 并且将此事带来的恶果做了分析。

 文章指出,如果不及时调整,必将给华夏未来带来很多麻烦。

 为此,刘恢在大统领府邸门口召开一场短暂新闻发布会。

 在华夏,新闻发布会已经成为日常。

 大统领以及各级政府主官,有义务和责任对华夏百姓所关心的事情进行解释说明。

 “各位记者,恢都日报所说的确是实情。

 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并不是仅仅为了道歉。

 主要是通过今天新闻发布会,对华夏接下来大学修建中大家的疑问来进行回答。”

 刘恢话音刚落,一名记者就举手,抢先问道,“大统领,如果修建大学的钱由华夏财政支出,会不会对华夏财政带来困难?”

 “这位记者的话我们计算过,影响肯定有。

 但是,不能因为财政紧张就放弃大学修建。”

 “大统领,华夏三百多个郡,如何才能保证各个郡之间的平衡?

 有些郡修建有大学,有些没有,如何减少大家意见呢?”

 刘恢微笑着说道,“华夏每个郡都要修建职业技术学校,这些钱会按照此前比例拨付,各个郡会根据自己发展人才缺口培养技术性人才。

 华夏大学的问题,选举时,我就有承诺,未来五年会新增至少十所大学。

 这些大学,我们首先要考虑华夏缺的人才和未来方向,以此来确定大学专业。

 接下来大学落地修建要考虑几个因素:

 一、气候,我们都知道,如果过于严寒,必定影响学习时间;

 二、人口数量,周边区域人口分布情况;

 三、产业,区域内各郡的主要产业是什么;

 四、交通,要让华夏各地前往时,交通不至于十分不便;

 五……”。

 刘恢接着说道,“最终那些地方最后落实什么学校,华夏文教院会第一时间公布出来,同时公布各项评分以及细则等。”

 华夏一直追求的是透明,在一个合理规则内,输了的人也不会有过多怨言。

 如果什么情况都不透明,谁也不会服气。

 “大统领,听说文教院卢植院长月底就会正式退休了。

 不知大统领对卢院长的工作作何评价?”

 “我没记错的话,你是襄阳日报的记者?”刘恢问道。

 “大统领真是好记性。”

 刘恢说道,“按照正常工作原则,我没有权力评价卢院长,因为文教院虽然是独立的,但是文教院院长提名权在我。

 不过,我可以告诉你的是,我多次挽留他晚退,你或许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卢植今年六十岁了,华夏退休年龄是五十岁。

 大统领府邸门口小广场,座位上的记者们给刘恢送上了掌声。

 “大统领,有消息表明,不少国家和部落想让华夏参与他们国家改革,对此您如何看?”

 刘恢微笑着问道,“这位记者,此事我并不知情,不知你从何处得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