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电报机(第2页)

 刘恢点了点头,“我打算将电报命名为马均电报,电码命名为林聪电码。

 到时直接提议百姓大会来讨论。”

 “大统领……”马均和林聪想说什么,刘恢制止了他们。

 “我知道你们的想法,你们也不是贪图名利的人。

 但是,这些属于你们,任何人没有权力剥夺。

 只有尊重人才,华夏才有未来。”刘恢清楚,搞技术的人名利之心普遍不重,不重并不代表可以随意剥夺人家的利益。

 刘恢接着说道,“你们也不要灰心,将来有的是机会,就像工业大学一名老师开发出一个物理公式,还不是以其命名写进教科书吗?”

 “大统领,在华夏这里,像我们这样搞技术的人已经获得了很多了。”毕岚现在可以说很满足,按照年龄他可以选择退休了。

 但是,他申请继续留下来,哪怕只担任一个技术员也行,他是真想将最后时间留给华夏的技术研究。

 “这些都是你们该得到的,我一直在说,推动华夏进步发展的是你们,我也只是动动嘴皮。

 如果连你们这些人都无法保护,那么我宁愿希望大家站起来将刘恢打倒。”

 刘恢接着说道,“所有进入华夏的科学家,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华夏百姓,决不能区别对待。

 华夏不要民粹主义,华夏需要的是大家从上到下对华夏真正的认可。

 华夏就一条:能者上,庸者下。”

 马均说道,“大统领放心,进入华夏的人才我们都很重视。

 大部分人留在了教育系统,一部分人进入了科研机构,我们会平等对待他们。”

 刘恢看了一眼刘晔,话锋一转,“内燃机技术和其他技术一样,要迭代升级研究,你们有什么打算?”

 刘烨想了想,“我们是这样想的,一个是现有内燃机研究人才保留,进行技术迭代研究。

 另一个是将现有技术以专利方式和汽车公司进行合作,让汽车公司对内燃机进行技术不断完善和改造。”

 刘恢也在想,刘晔的建议可以说利弊皆有。

 “子扬 你们倾向于哪种方式?”刘恢想了想,随即开口问道。

 “大统领,最好方式是第二种,也符合华夏政府的产业政策,让民间更多公司参与进来。

 历史上,学术最多的春秋战国就是因为竞争。

 汽车产业要发展,一两家汽车公司肯定不合适。

 汽车公司多了,大家之间必然会投入更多钱搞技术研究。”

 刘恢点了点头。

 刘晔接着说道,“竞争能促使他们进步。

 还有一个好处,汽车公司直接面对客户,他们知道汽车需要改进什么技术?提升什么功能?好的产品不是实验室说了算,而是客户说了算。

 和民间公司合作,有利于汽车各种技术的发展。”

 “你们的建议呢?”刘恢心中很是满意,刘晔这几年成长很快。

 诸葛亮赞同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