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天奉书院(第2页)

 第二题是一道策问题,这种题在童试和乡试中基本上都不会出现,没想到天奉书院的考试竟然出现了一道策问题。

 “自古而今,贪风不觉,下吏谄奉上官,私派横征,困民生,何法可治其夙弊?”题目大致的意思是在问如何整治贪官污吏。

 王茂平仔细的回忆着历朝历代对于贪腐的应对之法,总结了几点,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比如不能忽视百姓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等等。不过王茂平并没有高谈阔论,这种题目宁可不出彩,也不要犯了忌讳。

 轮到第三题时,题目就逐渐偏门。“有雉兔同笼,下有二百零八足,雉比兔多二十只,问雉兔各几何?”竟然是鸡兔同笼的问题,这怎么可能难得倒我?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完美解决。

 第四题”茀厥丰草,种之黄茂,何法可得种之黄茂?”“茀厥丰草,种之黄茂”王茂平自是知道的出自《大雅·生民》。种之黄茂的意思是种下光亮优良的种子。那这道题问的就是如何得到良种。

 这道题王茂平可是很有发言权,无论是这辈子还是上辈子自己都是出身在农家。如何选种那还不是小菜一碟。这一世,除了常规的挑选个头大、颗粒饱满的种子之外,基本上还会用到溲种法。

 溲种法就是将马、牛、羊、猪等动物的骨头,加雪水煮沸三次后,滤去骨渣。在骨汁中放入附子,五天后将附子捞出,然后将羊粪、鹿粪等捣碎,放入骨汁中搅拌均匀,等晴天时就进行溲种,溲后晒干。这样对种子有免虫、耐旱的作用。

 其实还有一种方法,非常简单。王茂平一直犹豫要不要写上去,这种方法还是上辈子时,村里人用的选种方法。

 在王茂平还小的时候,他曾经和家里人提起过,不过种子对于农家来说多么重要,怎么可能听他的建议,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王茂平并不知道这一世在其他地方会不会用到这种方法,至少在上阳县王茂平没有见到过。

 思考了片刻,王茂平还是决定将这种方法写下来,既然天奉书院如此重视农事,那他们看到自己的卷子没准真的能重视起来,如果事实证明真的有用的话,对于农家来说也是好事一桩啊!

 考试后,出了书院大门的众人都有些垂头丧气。

 “所以到底是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子啊!”

 “我哪里知道如何得到良种,本少爷长这么大连种子什么样都不知道!”

 ……

 虽说能得到推荐信的应该都不是普通人,自己制艺题和策问题答得未必能出彩,可他自认为第三题和第四题自己答得应该很好。

 希望自己可以如愿的通过考试,进入天奉书院学习。一旦没有被录取,那自己只能回到上阳县学,以后的道路真的就只能靠自己摸索和一点点好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