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明修栈道(第2页)

 章蟜仿佛看出了俱酒的犹豫,他起身走到舆图面前,指着绵诸之地说道:

 “秦国西出有两途,其一曰萧关,其二曰渭河。绵诸之地,位于渭河上游,据此地,则秦国西出之路一丸可封。”

 俱酒看着舆图,可以看出,绪诸与雍城,就是后世的甘肃天水到宝鸡。

 在战国时代,两地之间的道路,主要就是沿着渭河往来。这也是古代的真实现状,大多数山区道路都是沿河走向。

 渭河谷地就是一条狭长的河谷,河的北岸是陇山余脉,南岸是秦岭高山,确实是一条险途。

 而秦国传统意义上的西大门是萧关,在此以北的陇山之上,也就是后世的六盘山上。

 秦国没有把渭河谷地做为西大门对待,是因为整个渭河流域几乎都是秦国的势力范围,秦国的影响力远达临洮等地,渭河谷地早已经是秦国的国土范围了。

 就比如函谷关,当秦国在关内时,函谷关的作用起到阻隔敌军的作用,至关重要;当秦国东出,占据三川、甚至灭掉韩国之后,函谷关已经变成了内陆关口,其重要性就大打折扣了。

 渭河谷地就是这个道理,秦国向西的防线已经抵达了临洮一线,故而对渭河谷地的防守不甚了了。

 吴起沉吟片刻,对于章蟜的这个建议,吴起也认为有些大胆了,他问道:“章将军之意,占据绵诸,切断渭河上游,将秦军封闭于渭河谷地以西,并占据西垂之地?”

 章蟜道:“不错。属下以为,秦军对西垂控制较弱,而我军要占据河南地,则必须保证一条南北通道的畅通。如果河南地战况激烈,需要增兵,秦军安能允我再次通过‘秦岭门’?故此战略要地,必为我有!”

 吴起道:“章将军,可曾想过,绵诸、冀县乃当年秦国霸西戎之地,安肯轻弃?必有大战。”

 章蟜对俱酒一拱手:“王上,诸位,臣观我汉国诸君,皆有畏秦之心,不愿与秦交恶。然天下大争,诸侯并起,当争则争,能争必争,此进取之道也。此次秦军主动设伏于我,彼欲争,则我必争!”

 章蟜没有对针对俱酒说一句话,但俱酒觉得章蟜的每一句话都是在针对自己。

 畏秦!?

 俱酒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有这样一种心态?

 长期以来,自己总不愿意在北上这一问题上做出积极表态,甚至不远万里经略朝鲜,也不敢对秦岭以北有一点非分之想。

 或许有一千种理由,比如:顾及舅甥之情,考虑师出有名,念及南郑立身之功,如此种种,都构成自己不愿与秦争锋的理由。

 其实在战国尔虞我诈的环境中,都不是真实的理由。

 秦嬴夫人作为庶出,当初羞辱性的出嫁,对于秦国而言,毫无价值;对于俱酒而言,又有什么好留恋的?

 师出有名?只要愿意,可以找到一百种正义之师的出兵理由,包括但不仅限于吊民伐罪,救万民于水火!

 上一次,秦军就准备在自己南伐巴蜀时偷袭;这一次,又在伯御西进道路上设伏!是可忍,孰不可忍?

 南郑立身之功?何尝不是自己先对便宜老舅有拥立之功?

 俱酒剖开自己的心灵深处,发现一个深深的烙印:秦,历史上曾经的虎狼之师,一统天下的霸主,在两世为人的心灵上,占据了牢不可破的地位,形成了莫大的心理障碍,使自己不敢轻易去触碰这个字,这个国度!

 说到底,缺乏斗争精神!没有狼性!

 近几章作战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