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战果(第2页)

 “是!”李邦华轻咳一声,“流贼新败,当务之急是充实京营以及蓟州之兵,一是可以防止流贼卷土重来;二是可以防止辽东建奴趁虚而入。为了进京勤王,蓟辽总督和辽东总兵已经放弃宁远,现在辽东已尽落建奴之手,不得不防啊!”

 李邦华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同时沉默下来。

 是啊。

 眼前的流贼虽然走了,但心腹大患建奴就在山海关外虎视眈眈,他们可比李闯贼要难缠的很。

 一旦他们像崇祯十五年那样再次入关劫掠,那么大明朝将会遭受灭顶之灾。

 八旗兵五次入关,每次都是砍而不伐,明军的有生力量被大量消耗,经济基础遭到严重破坏,不但给了农民军喘息的机会,而且趁机积蓄力量。

 如果时机成熟,他们将会给大明致命一击。

 “所以李阁老的意思是?”

 “臣提议重整京师三大营,但臣的重整与其他人的重整并不相通。”

 朝堂上的武将们刚要反对,听到李邦华的后半句话后纷纷噤声。三大营虽然有问题,但现在不是解决问题的时候。

 否则有卸磨杀驴的嫌疑。

 如果真的卸磨杀驴丢了民心,下一次被围城将无人可用。

 李邦华继续说:“臣的意思是将京师三大营士兵分成两部分。符合要求的人登记造册,成为在编士兵;不符合要求的暂时清册但不清退,每月按时发放军饷粮饷,六个月后需要进行考核,符合要求的登记造册,不符合要求的清退。”

 “在此期间广招兵士进行操练,补充京营战力。”

 崇祯对李邦华的提议没有意见,转头看向百官。

 朝堂上的官员换了很多新面孔,他们基本都是被临时提拔上来的,不是李邦华的人就是几位阁臣的人。

 见内阁其他三人没有反对,这些官员纷纷表示同意。

 “那就按李阁老的意思办!”

 工部尚书范景文犹豫片刻后站了出来:“陛下,臣请辞京营总督一职。”

 崇祯没有立刻回应,而是首先看向李邦华。

 李邦华微微点头,表示范景文请辞京营总督这件事他已经提前知道了。

 崇祯的行为被朝堂上其他人看在眼里,震惊在心里。

 这位内阁首辅李邦华竟然如此受宠!

 一时间,其他各个党派的成员纷纷有了打算。

 “为何请辞京营总督一职?”崇祯问。

 “回陛下,原因有二。其一,工部和礼部事务繁忙,臣还兼着内阁的差事,确实忙不过来;其二,京营总督按理应由勋贵武将担任,现在京师之围已解,所以还是按朝廷的规矩办事。”

 范景文说的是实话,工部现在忙得要死。一方面继续制造火药手雷,另一方面还要监造忠烈祠。

 至于礼部,不久的将来将会更忙。因为崇祯提前和他通过气,大明土地司的差事大概率会落到礼部身上。

 “内阁什么意思?”崇祯看向李邦华。

 “臣等意见一致,应从勋贵之中选一武将担任。”

 “既然如此,那朕就准了范尚书。京营总督一职不能空缺,现在满朝文武都在,你们觉得谁担任京营总督合适?”

 涉及到公推,吏部尚书邱瑜一脸兴奋的站了出来:“臣荐举左都督刘文耀担任京营总督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