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拖建奴下水(第2页)

 “假装不知,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要做到不管,不闻,不问。”

 李若琏不敢多问,眼前这位大明皇帝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

 “臣告退。”李若琏施礼离开。

 五月末,各地传来战报。

 陕西三边,宣府、大同都遇到了蒙古骑兵南下劫掠的情况。

 蒙古人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

 小冰河时期全球气候进入寒冷周期,中原受影响,塞北草原受到的影响更大。

 草原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不好意思,那是做梦。

 真正的草原遍地黄沙,贫瘠的土壤上长着弱不禁风的小草。

 牛看了摇头,羊看了叹息,战马看了掉眼泪。

 吃不饱,根本吃不饱!

 好不容易喂饱了牛羊,冬天一场大暴雪全都冻死了。

 可见蒙古人的生活条件有多差!

 蒙古南下劫掠边民,边关战兵派兵迎敌。

 双方互有胜负。

 总体来说明军胜多败少,为数不多的几场败仗还是将领贪功冒进,在追击时遭遇敌军埋伏。

 崇祯并没有在旨意上表达愤怒,毕竟很多士兵的家属都是边民,他们追敌也是为了报仇。

 随着蒙古人南下劫掠的次数增加,崇祯决定在草原上再打一场中小规模的战役。

 让蒙古人明白明军的实力,迫使他们遣使呈贡或者暂时停战。

 具体怎么实施他交给了李性忠和刘肇基。

 五月的最后一天,崇祯召集内阁开会议事。

 “不知陛下召臣等前来所为何事?”内阁首辅范景文躬身问道。

 “辽东!”崇祯直接说出了这两个字。

 阁臣们纷纷屏息,看向崇祯。

 范景文有些担忧:“陛下,现在银币即将入市,百姓们都持观望态度。如果银币推行不畅,届时各地将出现短暂的混乱。其次南京发生了开矿大案,江南人心惶惶,此时出兵收复辽东似乎有些...不合时宜。”

 “臣等附议。”其他阁臣纷纷施礼。

 崇祯面无表情:“朕当然知道此时提及收复辽东并非明智之举,但练兵的目的是为了打仗,各地官兵尤其是新招募的水师尚未经过战争洗礼,只靠训练是无法成为精锐的。”

 “陛下的意思是?”

 “让水师去辽南转转,看看当地的海防情况。”

 范景文点头时又有些担忧,他皱着眉问道:“陛下让袁枢担任登莱巡抚,是想用当年袁可立水师陆战的方法收复辽南,不知臣猜的对不对?”

 “没错,”崇祯直接说道。

 明眼人都知道他的目的,崇祯没必要隐瞒。

 “臣以为此时不应向建奴展示我军水师的强大,否则会给敌人准备的时间。臣建议暂时隐藏我军在登莱地区的水师力量,同时命令袁枢在登莱加强训练,等待时机成熟再突然发动攻击,打建奴一个措手不及。”范景文提议。

 崇祯呵呵一笑:“范尚书此言差矣!奇兵固然能制胜,但只能胜一两场,无法做到长胜。”

 “陛下此举是?”

 “把建奴拖下打造水师的陷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