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而知礼节 作品

第56章 对攻

前面被放归的俘虏中职位最高的甲喇章京傅良被带到了多尼跟前。

 这位爷在衡阳被绿营兵卖给了汉军,本以为少不了三刀六洞,没曾想这些汉家老祖宗们丝毫没有为后辈报仇的意思,直接把自个儿放了给信郡王传话。

 傅良到了主帅近前,倒头便拜,口中称罪。

 多尼瞅了瞅这个衡阳八旗守军主将,当俘虏的这些日子似乎过得还不错。

 身材不见清减,面色也挺红润,身上衣着齐整,显然没遭什么罪。

 并没有理会来人的谢罪之词,也没有出言让傅良起身,多尼只是冷冷道:“说吧,对面的那个什么霍骠骑让你传什么话?”

 傅良看多尼这做派也忍不住心中一颤,今日难了,但也只得硬着头皮回应道:“王爷,霍将军说贵州贫瘠,大军难以立足。汉国愿意与清国交好,可暂时收纳我军,并与盛京陛下联系,或可经宋地由登莱还归大清祖地。”

 这倒是个好主意,比秦国的北归路线更靠谱些。

 毕竟唐、元都跟清国接壤,是有直接利益冲突的,让他们开放领土给大清国输送一批八旗壮丁,这得脑子进多少水才能赶出来这样的蠢事。

 宋国就不一样的,面临着唐国的直接压迫,要是能给李世民添点堵,想来赵大同志还是很乐意的。

 而汉宋两国也没有关系到核心利益的巨大冲突,汉明分出高下之前,不可能对宋国下死手,而赵匡胤在应对好北边的威胁之前,也定然不会脑子抽了去跟刘彻较劲。

 这种国际形势下,傅良所说的路线可行性的确很高。

 但这收纳之言实际上和投降何异,汉军到时候若是食言,把这几万人留下来,让八旗儿郎们征战卖命,盛京的朝廷难道还能隔着数千里要人吗?

 即便汉国真有这心思礼送大军出境,多尼也不想就这么回去。

 在这里,数万大军在手的美妙滋味难道不比回去做一只金丝雀好吗?

 当年祖父他老人家可是想传位给父亲的,后来却被皇太极那阴险小人给占了去。如今朝廷远在天边,何不抓住这个机会在西南割据一方。

 天命汗能凭借数百里白山黑水奠定基业,我这做孙儿的未必就不能凭借数万大军在这数省之地一展身手。

 “说完了吗?砍了吧!”多尼扭头向亲兵示意,后者上前将傅良压下,不管他如何挣扎求饶,仍是被一刀枭首。

 清初军纪森严,丧城失地,砍个脑壳,正常操作。

 而今朝廷不在,法度难行,且此次城池陷落非战之罪。傅良抱有侥幸心理,妄想多尼能放过自己,最后却身首分离。

 这个扰乱军心的傅良是被砍了,但阵前喊话的那些满奸却早已经把北归之事宣扬得人尽皆知。

 对于汉军的阳谋,多尼也是一清二楚。但阳谋既然是阳谋,那就是无解。

 八旗子弟多精贵啊,横竖就那么点人,人家放回来几百,你还能不收咋地。

 就地宰了肥田,更是不可能的事。人家汉军都没这么干,你来这么一出,还要不要军心了?

 何况十万旗人内部通婚,互相之间沾亲带故太正常不过了,你把人家小舅子大姨夫砍了,小心战场上就地反水黑你一刀。

 最后没奈何,只能把前边的俘虏收拢送到后营,后边降汉的满奸们弓箭驱散了事。

 插曲过后,正戏上场。两军的主力步兵方阵开始在隆隆鼓声中相互接近。

 两翼的骑兵你追我赶,打的好不热闹,但却不是此战的主角。

 因为双方虽然都是以骑兵见长,这次开战,带的骑兵却都不多。

 四万五千清军,骑兵不过三分之一,还多是蒙古游骑,将近七万汉军,也是三成多的骑卒。

 都是同样的原因,补给不足,地形不适。

 去岁清军三路大军十几万人汇攻云贵,人吃马嚼,消耗巨大,沿途又多是通行不便的山路,后勤压力可想而知。

 这种情况下,食量是人好几倍的马匹就不宜太多了。

 征发的关宁和绿营兵基本都是步卒,八旗兵也多徒步,只有征调的附庸蒙古诸部,才以骑兵为主。实在是这些北虏不太擅长步战。

 汉军也是一样的道理,虽然在跟匈奴的对峙中打出了一支强大的骑兵,这次却没有挑起大梁。

 在湘南这地界,到处都是水田,马儿想要奔驰起来太难了。骑兵失去了冲击力,又能比步兵强到哪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