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而知礼节 作品

第89章 宋明纷争四

此刻,忠勇的大明骑士,蒙古人帖木儿,正在与一个宋国大汉搏杀。

 你说灭亡蒙元的大明军中为什么会有蒙古人?这简直太正常不过了。

 入关的八旗兵里还有大把的汉人呢。汉人能帮着女真打明国,蒙古人就不能帮着大明打元国了?

 事实上,大明军中不仅有蒙古人,还为数众多。

 比如朱棣建立的三大营,主力就是善骑射的蒙古夷丁。

 明末的边关将领也喜欢招募北虏作为家丁。

 为啥,因为实惠啊。从小骑在马背上长大的蒙古人是骑兵的好种子,而草原上比农耕区更加艰苦的生活也意味着更低的募兵成本。

 于是重金之下,那些因为草原贵族政治无法得到良好待遇的底层牧民、奴隶们,纷纷离职另寻高就。

 元末明初也是一样。蒙古人从来没有满清善待国族的政策。

 大元国虽然有四等人的说法,但更贴切的分层,还是贵人和贱人。

 如果你只是一介平民,就算是蒙古人又如何,一样是下等的贱人。

 蒙古平民被权贵们贩卖不过寻常事罢了。

 吃不饱饭的蒙古军户们对大元国的痛恨程度未必便下于汉人。

 忽必烈时期倒也罢了,好歹还有当年四处打劫留下来的家底,几次亏空的战争也只是把家底败光,卖儿卖女的情况尚不严重。

 等到元世祖挂掉,好家伙,一连三十八年换了9个皇帝。

 政变动乱加上天灾人祸让军户们的日子雪上加霜。

 忽必烈去世十来年,离大都不远的沧州就爆发了蒙古族起义,后面辽东、山西、山东,都发生过国族起义的奇葩事。

 就善待国族这一点来看,孛儿只斤氏确实做的比爱新觉罗家要差多了。

 人家老爱家一直到清末才有那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的旗人在东北闹事。

 也怪不得大元连百年都没撑过去。自家基本盘都不看紧,能不出事吗?

 帖木儿的父亲卓力格原本是元末益都牧业的一名临时工,嗯,当时叫做牧奴。

 既然叫“奴”嘛,那个待遇自然好不到哪去。

 吃不饱,穿不暖,偷偷跟马匹抢豆子吃被抓到还会被抽个半死。

 然后大明天兵北上,卓力格二话不说,喜迎王师。

 你说王师是汉人?不要紧,只要能让俺日子过得好一些,那就是王师。

 牧场的日子虽然凄惨,但也让卓力格练就了一手好骑术。

 展示了一手骗马技术之后,缺少骑兵的明军将领当即拍板,欢迎新员工入职大明集团有限公司,并且进入了重要的前敌侦查部门,领取高薪,走向人生巅峰。

 不同于当牧奴的时候,卓力格在新公司干劲儿十足,甚至在捕鱼儿海一战抓了个小头目,升为百户。

 要不是后来因为不慎触犯军法被打回原形,帖木儿一系也能成为与国同休的军官了。

 至于帮着明军打北元会不会被骂蒙奸,老卓同志表示,爷不在乎。

 什么奸不奸的,你们贵人老爷才是真蒙古,我等快要饿死的贱民,哪里配跟老爷们做同胞。

 于是卓力格继续毫无心理负担地做着大明塘骑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一直干到退休,由儿子帖木儿接班。

 虽然从名字上看蒙古味十足,但是全身上下却看不到一点蒙古样式。

 汉人的装扮、汉人的发饰,张嘴就是一口中原官话,至于蒙古语,谁没事学那玩意。学会了跟谁说啊。

 甚至帖木儿都打算改个汉名,就叫王承恩,以示不忘大明的恩泽。

 不过改名的事得先放一放,至少得挺过这一波再说。

 今日的宋骑不知怎么回事,特别扎手。一个个都跟吃了虎狼药一般,生猛无比。

 天蒙蒙亮到现在才多大功夫,前出的塘骑已经损失了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