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而知礼节 作品

第168章 前夕

赵宋出局,余波未消之际,剩余六朝又开始了新一轮征战。

 改革是个长期过程,就算各国有意向工商大兴的方向努力,短时间内也见不到太多成果。

 但是农业国层次的对抗仍然要继续。

 先是李唐与朱明、刘汉在南方因为瓜分宋土发生了一些小摩擦,但终究没有演变为成规模的战事。

 几个府县的事,又不是什么枢纽要地,在谁手里差别都不大,没必要因为这点蝇头小利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外交人员互相奔波间,汉、明先后与唐划定国界,约为友好之邦,然后又各自与老冤家捉对厮杀。

 刘汉与朱明的主战场仍然在广济到九江这条狭窄地段;赢秦继续跟李唐在洛阳到郑州一线拉锯;草原上的蒙古人则和黑土地上的满清关于东蒙古的归属问题计较个没完。

 但是这些战事都算不上激烈。打了这么多年,对手什么水平,大家心里都有数。

 没有把握一波推下来的情况下,频繁发起的小规模冲突只是让士卒们熟悉下战场环境,保持紧绷状态。

 但是僵局总是会被打破。

 赵宋出局一年多后,草木发芽、牲畜繁衍的春季,大秦西部军区司令韩信领着以骑兵为主的五万军队,突然出兰州,向青海东部、甘肃西段猛攻。

 习惯了己方骚扰秦军防守战争模式的西凉国军队,在董文炳召集下仓促应战。

 结果不出意外,野战失利,又不敢回城,只得留一部坚守青唐,其余退守凉州。

 但是这次,面对秦军新式装备和战法,夏都的棱堡并没有坚持太久便告陷落。

 秦军继续西进。西凉国主也没有在威武与韩信死磕的心思,继续向西退却,同时拼命向草原摇人。

 铁木真立即派出援军,向宁夏一线压迫过去,妄图逼秦人退军。

 河西走廊以北尽是瀚海,大军难以通行,直接支援不易,围魏救赵是最好的选择。

 早已布置好的韩信却不管这些,只一门心思向西突进,终于在历经两个月的战事后,贯通河西走廊,将秦国领土扩展到西域地界。

 董文炳这个当了十几年国王的一方土皇帝,最终也没有选择与国同休,最后领着残兵逃去漠北。

 开平,伟大的成吉思汗依然像传统的蒙古人一样,住在宽敞的蒙古包中。

 此刻,忧心忡忡的忽必烈正在向大父请教,希望这位草原天骄能为大元指一条明路。

 “西凉国灭,下一步,就是和林。”忽必烈紧张道:“我军大部在东,无暇西顾。大父,当此危局,可有破解之法?”

 “好孙儿,莫要担心。”铁木真把玩着酒杯,仍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样:“秦国人一时半会不会打和林的主意。”

 “拿下西凉国,大蒙古对秦国的威胁就少了许多。各部落即便想要南下牧马,也只能去啃宁夏那边的几根硬骨头。秦人防守起来并不难。”

 “这等形势下,没有必要非得兴师动众,耗费无数军资,跨越瀚海,远征数千里。”

 “除非我大蒙古虚弱到一定程度,无力对秦军构成任何威胁,否则这么一番折腾绝对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