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而知礼节 作品

第177章 怨愤

唐军的动作出乎意料地迟缓,到了第三日,重炮才拉上来,向着宁远坚城有一搭没一搭地发射炮子。

 士卒进攻也打得非常不坚决,稍一遇挫马上退下去休整,颇有种磨洋工的即视感。

 斗志不佳的清军将士也乐得如此,你打过来,我放几枪唬人了事。

 例行公事结束,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双方就这么心照不宣地混日子。

 下面的小卒无知,主将图海可愁坏了。

 这唐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耗费无数军资,大把钱粮撒出去,就为了带十几万人到宁远城下旅游吗?

 还是说,用大举进攻做幌子,拖住十几万大军,以强盛的国力耗死大清?

 倒是很有这个可能。毕竟朝廷穷的底掉,恨不得把裤子都给当了,真要对峙几个月,不用打,直接就垮掉了。

 不行,得把这一节报上去,让陛下斟酌,看看该如何应对。

 图海的信使往盛京方向送消息的时候,后方锦州东南方向,耀州城,田庄台,大辽河入海口处,点点白帆浮现。

 快到岸边,从大船上放下几艘小舟,二三十名探路的水军士卒跳上去,小心翼翼地划向陆地。

 待到淤泥堆积的近处,大家伙便跳入水中,不顾初春海水的冰冷,涉渡上岸。

 河口附近的沙洲上,几只水鸟受惊飞起。

 率先上岸的排头兵选了块高地,四下张望了一番,确认附近没有人烟,最后露出笑容,向后边跟进的队友比了个成功的手势。

 很快,天边驶来更多帆船,其中不乏数百吨的巨舰,借着晚霞落幕后晦暗的月色,通过无数大小舟楫,在日后营口地界搭建起来的简易码头上卸下人员、物资。

 为了这次绕后突袭,十七世纪位面的大唐水军倾巢而出,又临时征调了山东地界的许多商船,最后于登州出发,纵穿渤海,直扑耀州。

 清国把情报重心放在了北京附近,对于山东的关注度要低不少。

 而且就算唐国水军发动,也没什么打紧的。

 无论是辽南金复盖三州还是鸭绿江沿岸,都设有烽火台,可以第一时间示警。

 何况这些地段离统治中心尚远,盛京有大把的时间应对。

 谁能料到,敌军竟然不走寻常路,直接深入渤海湾,绕到了锦州后方。

 当然,突袭的消息也没有遮蔽太久。

 大唐偏师的重火器尚未完全上岸,耀州的清军游骑便分南北两路,向锦州和盛京送去了这个大消息。

 沈阳皇宫中麻子哥吃了一惊,但也没有太过惊慌。

 唐国水军是个什么水平,康熙也是有数的。

 这支舰队可没有延平郡王那般豪气,能拉上十几二十万士卒和军属。

 顶破天,也就能送个三万人。而且可以肯定,这支偏师定然缺乏骑兵和重炮。

 盛京尚有八旗一部近两万人驻扎,锦州也有三四万新军,两相夹击之下,杀败装备短缺、补给困难的绕后军团不是难事。

 于是很快,因为开城大战受伤,留在后方休养的岳钟琪收到了敕令。

 本来庆幸不用奔赴前线的三万新军将士北上盘锦,准备与敌决战。

 盛京那边也派出一支万余人的八旗军,准备与南路兵马一道,把这支不速之客围歼在辽河平原上。

 距离较近的岳钟琪军团首先赶到,与唐军对峙。

 这位岳元帅的第二十一世孙,甫一接触唐军,便自觉矮了一头。

 没法子,谁让对面升起了岳字大旗呢?

 能有资格领几万兵的李唐将领,姓岳就只有那么一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武穆。

 孙子打爷爷,像话吗?好在岳东美同志也没有硬刚的打算。

 等北路军来了,两相夹击多方便?何必非要想不开跟先祖战神开片?

 于是高挂免战牌,敌军若是压上来就稍稍后撤,拖到盛京八旗开来了再说。

 是夜,小岳将军正打算安歇,副将石云倬求见。

 “天章,”岳钟琪喊了声表字问道:“这么晚急匆匆来找我何事?可是担心敌军夜袭?”

 唐军白日里一副懒散模样,除了撒出探马逼退清军游骑,半分多余的动作也没有,直叫人摸不着头脑。

 “大人,某非是担忧唐军,乃是为大人和新军上下前程而来!”石云倬恭敬行礼道。

 “新军的前程?”岳钟琪哑然失笑:“这话从何说起?”

 石云倬走进两步,低声说道:“大人可知,北面的唐军有多少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