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改变继承方式(第2页)

 同时,由于军机处位于奉天门以北,皇帝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召见军机处官员,也大大的提高了皇帝处理军过大事的效率。”

 虽然说,钟年也很讨厌那些清鞑子,甚至是有些憎恨。

 但是有一点不得不承认,康熙和雍正这两位的能力还是很出众的,特别是雍正,比之诸如汉之文景、唐之高宗、明之仁宣、成化这些汉人帝王第二梯队也是不遑多让。

 乾隆的话,如果只论前三十年,那也属于这个梯队,甚至犹有过之,但是全部六十三年加一块,那就白瞎了,属于是晚节不保一类的。

 雍正对于大清最大的贡献,就是这军机处。

 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并且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这就使得君主专制在清朝彻底达到了顶峰,皇帝说啥就是啥,下面的人别说反对了,就是议论的机会都不多。

 这样子搞虽然不利于国家的治理,但是的确对于国家安定是有很大的增益作用的。

 军机处属于是一把双刃剑,皇帝圣明的时候,军机处将会给皇帝治理天下提供极大地帮助。

 但是当皇帝昏庸的时候,军机处则会成为皇帝一手遮天的工具,没有人能够限制得住。

 朱棣自然很快也想清了这一点。

 原本刚听完钟年的描述的时候,他开心的差点原地从椅子上蹦起来,但是等他想清楚这一点之后,又不免有些担忧。

 “如果皇帝昏庸无能,那这军机处岂不是成了助纣为虐的工具?”

 钟年奇怪的看了他一眼,笑道“放心吧,当今圣上、太子都是贤明之君,短时间内不可能出现你说的那种情况,数十年百余年之后……我都死了,管他洪水滔天呢?与我何干?”

 朱棣顿时怒上心头,但是很快,他又冷静下来。

 是啊,正如朱高炽所说,钟年再怎么说也只是一介七品县令,在他死后,洪水滔天,与他何干?

 想到这里,朱棣换了一个温和一点的语气。

 “钟小子啊,难道,几十百余年后的大明百姓,便不是百姓了吗?你忍心看着自己的子孙后代忍受那乱世之苦吗?”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钟年无奈的说道,“想要依靠单一的制度做到完美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多个制度配合是可以的。

 首先,给内阁放权,改变他们的工作类型,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设立军机处,刚才说过了。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更是最不可能实现的一点:改变继承方式!”

 钟年的最后一句话落地,宛若一柄巨锤一路火花带闪电的砸在了朱棣的脑海当中。

 那一瞬间,这位永乐大帝宛若醍醐灌顶。

 朱棣一直以来都不是很在乎这个嫡长子继承制。

 首先一点,他自己就不是靠这个得来的皇位,尽管他的三个哥哥都没了,可是他大哥是有嫡长子的,那么这皇位就不该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