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劳动模范范文宇

那么说了这么多,勾军和清军到底是啥呢?

 众所周知啊,祖孙三代都当兵,肯定会有人逃跑啊,就算防的严,十几万的边军不可能都防得住。

 再加上还有最主要的,打仗肯定要死人啊!

 比如说某一军户家里面三个人参军,跑了一个死了俩,那么这一家没了,该咋办呢?

 诶,由这个官府派人到该军户的原籍去勾补他的亲族来顶替。

 所以朱棣打仗的那几年,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你人在家里待的好好的,然后莫名其妙来了一队官兵,然后把你带走了,然后你就参军了,然后,你儿子,你兄弟,你兄弟的儿子,就全都成军户了。

 然后,你们家基本就算是废了。

 根本没有道理可讲。

 所以别看老朱一心为民,他这个脑子是真不太好使,应该说他的初衷其实就不是为了百姓着想。

 要知道,不管是废除宰相还是军户制度,最终受益者其实都是皇帝,也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

 这也是明清皇帝一直都在做的事情。

 实际上,他老朱的确是变了心了。

 不可否认,在官员、皇族和百姓之间,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百姓。

 那么在百姓和他自己之间,他理所当然地选择了自己。

 在这一点上,同样是为百姓着想,他和他那个胖孙子差得远了。

 钟年每每想到此处,都要在心里面痛骂一顿老朱。

 就因为这军户制度,他江宁县根本就没有多少劳动力。

 不是去种地就是去当兵。

 其实大明的海禁并没有和清朝那么严格,讲道理,不应该一直到1644年,仅仅只是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必须在经济上具备两个条件。

 简单来说,一个是有充足的失去生产资料且有人身自由的劳动力,第二个是在少数人手中具备了一定规模的货币资本。

 就劳动力这一块,大明就永远不可能迈入资本主义。

 这和海禁没有关系。

 讲道理,就是放开了海禁,天天和西方跑船,也发展不了资本主义,个人的资本再多没用,没劳动力!

 因此,钟年得到特批的圣旨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改革。

 而且是大刀阔斧的改。

 倒不是说钟年有多向往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因为以当今的形式,想要像后世的华夏一样,从封建社会直接跳到社会主义不太现实,那么相比较之下,资本主义社会还是要更加的合理一些。

 当然了,这单单这一步,他也要走好久,目前只能是一步一个脚印来了。

 在取消了军户制之后,钟年又将除商税和农税之外的所有税全部废除了。

 比如什么牙税、契税、门摊税、公关税……

 其实,在钟年没收商税之前,官府巧立名目,也是大把大把的从百姓手里捞银子。

 别的都不说,那邹俊平在位两年,最少捞了有一万贯。

 当初钟年上任之后,虽然并没有加剧这种行为,但是也没有停止,一直到那次雨夜钟年穿越过来之后,这种现象才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