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不好糊弄(第2页)

 考察结束后,开始正式洽谈商务合作。

 谢婉华的公司规模小,鱼线和浮漂的利润也低,怎么尽快和武江谈成生意,争取早日盈利,是她面临的最大问题。

 她的方案和意见看似简单,实则特别想借用武江集团的名气,提高华岩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要求是,武江集团的鱼竿在销售过程中,附带配送带有华岩公司的产品,一并销售出去,以一套线组和一支浮漂为两块钱价格,一半支付给武江集团。

 武江粗略一算,他的各地鱼竿单日销售量,总计高达八千多支,自己帮助华岩打广告,每套一块钱的利润,也就是把八千多块钱,一个月才二十多万。

 对武江而言,二十万太少了,但是,这并不是武江想要的。

 他深深知道,在多数消费者眼里,买鱼竿送的浮漂和线组及其他配件,都是垃圾货,一旦哪位钓鱼人用了劣质的线组,好不容易才有一条大鱼上钩,结果因为质量差而断线,那个钓鱼人还不骂娘啊。

 实际上,武江真正想要的是,采用华岩公司上等的好质量鱼线和浮漂,贴上武江集团的标识,在销售鱼竿的同时,把鱼线浮漂一并送出去,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对战江湖鱼竿的信赖。

 前提是,武江必须出钱,支付给华岩公司的费用,相当于华岩公司是他武江代理浮漂和鱼线的加工厂。

 当然,武江财大气粗,给出的价格不低,只要贴上他武江集团的标签,每套浮漂和鱼线线组质量上乘,会以两块的价格,支付给华岩公司,按照单日八千支鱼竿的销售量,那就是12万,一个月就是48万.。

 对谢婉华而言,48万可不是小数字,她的华岩公司一个月的纯利润也就30多万。

 可是,双方都想宣传自己的品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点。

 最后,一直洽谈到五点,依然没有个结果,武江急着要赶回颍淮市,看来,只有改天再谈了。

 武江走后,谢婉华对姜庆岩说道,“刚才武总在场的时候,你一直没有拿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他走了,你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了。”

 姜庆岩沉吟片刻,道,“谢总,我觉得还是依从武总的意见,这样一来,我们公司的每月收入,就快有50万元了。”

 谢婉华揉着额头,轻叹了一声,“为了咱们的品牌,借着武江集团的名气,早点打开各地的市场,我觉得,我们公司宁可每月反过来,支付武江集团二十多万,也不想让他武江用着咱们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产品,给他打广告呀。”

 都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但谢婉华是个例外,。

 这女人看待前景的事情非常长远,居然不要武江没有奖金50万的加工费,反倒一味要宣传自己的品牌。

 只是,谢婉华想凭着低劣的鱼线和浮漂,就想跟他合资,又想让武江帮她打广告,怎么可能!

 也不想想,武江纵横商场,身经百战,可不好糊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