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佐酒 作品

第135章 百家游览太学宫(下)

眼看着伏念还带着众人往那座大殿而去,百家之人仿佛有着某种默契一般,全都不约而同的放慢了脚步。

 伏念察觉到背后之人拉开了距离,稍微思索一下便知道怎么回事。于是,他在大殿前的台阶处停了下来,转身看向了众人:“各位,此处便是学宫第一座大殿,先祖祠。此处供奉的,乃是三祖三皇五帝。”

 众人脸上纷纷露出了意外的表情,什么情况?

 “三祖供人之生存,使人不再茹毛饮血;

 三皇给我等以文明,使我等有农耕,有文字,有别于牲畜;

 五帝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开辟土地,恩养黎民百姓。

 师弟与师叔论道,在下曾偶然旁听。其中有一言,在下深以为然: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三祖三皇五帝,乃我华夏共同之先祖。学宫在此地立下先祠,旨在告诫学子,当莫忘来路,时刻谨记先祖开拓之不易。”

 此言犹如洪钟大吕,让百家之人无不心神震动。

 是以,众人纷纷向伏念行礼,表示受教。

 伏念微微颔首,面向先祖祠左右两侧各自一礼,然后才起身继续道:“先祖祠左侧所立乃是文庙,其中供奉仓颉,沮诵,伊尹,比干,周公旦等历代先贤,以及百家祖师;右侧乃是武庙,供奉有武丁,妇好,闻仲,姜太公等名垂青史的武将。”

 众人闻言,如同伏念一般向着左右两侧行礼。

 这也让众人有些搞不清楚,秦国为何要将这三座庙宇放在学宫最前方。

 实则这还是乔松的主意。其用意在淡化学子关于七国的概念,培养他们华夏一体的理念。不只是这三座庙宇,这座学宫处处都包含着乔松大一统的思想。

 你瞧,当来自不同国家的百家向这三座庙宇行礼的时候,他们心里便产生了对华夏二字的认同。

 潜移默化之下,迟早有一天会将七国从人们的思想中抹除。

 伏念并未带着众人进入先祖祠进香参拜,只是在外面庄重的一礼。这是因为此时学宫尚未正式开放,只有一些儒家的先生以及秦王嬴政下拨的仆役。

 待到正式开放之日,秦王亲自祭天以告列祖列宗之后,这三座庙宇才会正式开始祭祀。

 于是,众人从先祖祠旁边绕过,继续沿着勤学之路往学宫内走。接下来是中殿,这里便是学宫的正殿文华殿了。这座大殿并不经常启用,乃是各家交流辩论之所在,乔松所期盼的百家讲坛便设在这里。

 凡有学问大家讲学,亦或者是百家辩论,方会开启此殿。

 文华殿两边,便是百家学堂。准备给百家用来教授学生的场所,同样,左侧为文,右侧为武。左侧最显眼的乃是一座直插云霄的藏书楼,远远望去,其足足有十三层之高,让人不禁心生敬畏。此外,还有大片大片的讲室,分布在不同的宫苑之中。

 这些讲室风格各异,有的遍植松柏,有的临湖而居,有的鸟语花香……既保证了教学时环境的清幽,又保证了风雅,可谓是考虑的极其尽心。

 右侧也不遑多让,在后世上林苑的范围内占了一大片地方,包括演武场,马场,以及藏兵阁等所在。

 再往后,则是后殿所属的生活区了。这里包括教师居所以及学生居所,二者以一条河分隔,保证了各自生活环境不被打扰。

 每个教师都有一座环境清幽的小院,用来待客定然不错。学生的则要稍微差一些,通常为二十人一座小院,三到五人一个房间。他们毕竟是来求学的,不是来享受生活的,奢华是不要想了。不过日常生活需求,还是可以满足的。

 整个学宫规模浩大,足以容纳三万人,比之赫赫有名的稷下学宫不知要大多少倍。

 单单是如此规模,便让百家之人瞠目结舌。

 同时,他们也不禁思考起来,伏念带着他们游览学宫到底是为何?须知,他们此行,乃是为了纸张而来。伏念如此着重的介绍这座学宫,定然有其用意。

 一路游览,直到下午未时左右,伏念才带着一行人来到了他的祭酒居所招待各位百家之人。

 命人上了餐食,款待各位用了餐。随后,又上了香茶,伏念觉得差不多了,命人撤下歌舞,息了乐曲,这才缓缓道出了自己的目的:“各位今日来学宫,所为何事,在下心中已经有所猜测。”

 听到这话,众人纷纷放下了手中的茶盏,将目光投向了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