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流放 作品

第106章 直面(第2页)

 “呵呵呵,那哪里是女人的福气?真正的有福女人,早就有人将一切捧至面前,哪里需要女人这样苦心孤诣、委曲求全地去争取!”

 老夫人深邃的眼神又望向孙媳妇离去的方向,半晌才忧心道:“如今看来,她的确是个好苗子,倒不用担心她挑不起大梁。现下,我反倒是担心她与昊明间的感情问题。”

 “这……”

 自新婚夜起,世子与世子夫人之间状况不断,秦嬷嬷是一清二楚,可这也不是她这个下人能置喙的啊。

 “我担心啊,昊明并不清楚自己的内心所属,伤了这个孩子的心。如此下去,夫妻俩人间有了罅隙,将来想弥补就难了!”

 老夫人低头,看着自己枯槁的手,苦笑起来。

 当年,她也曾鲜活张扬如花,是河阳谢家的掌上明珠。她曾经眼高于顶,看不上家里为她安排的那些庸庸碌碌夫君人选。彼时她年纪尚幼,家里人也由着她反复挑拣那些世家公子的不是。谢家是百年世家,家里最珍宠的女儿自然是要矜贵、挑剔些。

 命运的转折来自于那场“三元游街”。初次见面,她就被郎艳独绝的李榜眼俘获芳心。她甚至不惜面子,当众求嫁,结果被新科榜眼温言拒绝了。尽管如此,她还是不死心,一心想获得那人的青睐,梦想成为他的妻房。只可惜那人早有心上人,对她的明示暗示置之不理,她成了天下贵族的笑柄。就在她满怀怨愤,抱怨命运不公的时候,比她心上人毫不逊色的萧俊辰出现了。

 萧俊辰携重礼向河阳谢家提亲,点名要聘她为妇。长久以来被那人伤得体无完肤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她冲动之下就应了下来。

 萧、谢两家都是世家大族,婚姻不是儿戏,她冲动之下应下婚事,后来冷静下来就后悔了。父母似是察觉了她的不妥,出言警告于她:“谢家嫡女不可能与人为妾,既然你的心上人已有妻房,断不可再作留恋。你当街求嫁被拒已经大大伤了谢家颜面,如若再对那人恋恋不忘,当真是寡廉鲜耻,不配为谢家子!现在,有个比那人家世、才干更出色的人肯娶你,你要做的是抓紧机会顺利嫁过去,如若再生枝节,使家族蒙羞,可莫怪父母不念骨肉亲情了!”

 这番直白的警告,彻底按住了她犹疑的心,无奈之下,她只有嫁了。

 洞房夜,新婚夫婿样貌俊逸、神采飞扬,也算是人间俊杰,她也就对未来的生活生出了几分期许。

 后来——一切是怎样都变了味道呢?

 是一桩桩的故意隐瞒、欺骗、糊弄,使她伤透了心,进而对夫君失望至极。

 但她却没有办法回头了!

 谢家不会容忍被休弃或是和离的女儿,天下之大,她竟无处可去,只有继续与萧俊辰过着貌合神离的日子。

 可笑的是,萧俊辰在外人面前对她极尽宽容宠爱的样子,使得天下人都以为他们是一对情深意笃的爱侣,她真正过得幸福与否,恐怕就是贴身丫鬟小翠都未必清楚。

 她向往的琴瑟和谐、相濡以沫的夫妻生活尽成泡影。萧俊臣娶她,也只是图她世家贵女的声名。

 萧家前家主萧俊辰,她的夫君,是个爱权利重过爱美人的人。为了他心中的权欲,他坏事做尽,做为他的妻子,她也在无奈之下,成了他的帮凶。

 后来,她的夫君先她而去,世人都以为他们伉俪情深,她必悲痛欲绝,其实,她只感到解脱。终于不用再跟那种残忍、无耻的人继续在一起了!

 可她仍然离不开萧家,因为她要看护她唯一的儿子——萧天佑,而且,她依然是没有地方可去的。

 既然如此,她可不可以把萧家改造成她喜欢的样子,她也好舒心地继续生活在这里?

 只可惜,她的儿子也是萧俊辰的儿子,这个儿子完全继承了他父亲的权欲野心,一心想将萧家拱为天下第一家。

 她能怎么办?如果说丈夫是她可以舍弃的,儿子却是她无论如何也无法舍弃的。既然儿子有这样的壮志,那她只有助他一臂之力了。

 只可惜,儿子同萧俊臣一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甚至在萧俊臣尚在世时,儿子就参与了很多隐秘的恶事。她叹惋自己知道得太晚。

 她告诉儿子,想要成为天下之主,一定要有个清白的过去,他手上沾染的污糟事儿太多了,只有寄希望于下一代了。这一点,儿子倒也赞同。

 其实,昊明是她选定的继承人,萧家必须把萧昊明培养成为一个光风霁月的领导者,才会坐上那个位子而不被人诟病。

 只是,昊明真的有这个能耐吗?在儿女情事上,他似乎同他父亲一样是个糊涂的。

 只可惜,萧家已找不出一个更优秀的继承人了。

 “小翠,昊明回来后,让他马上来见我!”

 今天,孙媳妇似乎鼓起莫大的勇气,来直面她不愿意见到的事实。只是后来,这孩子反倒落荒而逃了。真相很残忍,她伤心了?但这就是她必须直面的事实。今后何去何从,她该有个取舍选择。这就端看她的理想是做个幸福的小女人,还是做个千古一妇!

 当然,也该提醒提醒昊明了,他也到了该直面选择的时候。是选择情爱还是功业,他也该有个章程了。

 其实,他完全可以二者兼得,在这一点上,上天何其厚待于他,给了他那么完美的一个身边之人。只可惜,这个向来聪明的孩子,在这件事上犯起了糊涂。他似乎不知道他爱的到底是清风还是明月,甚至还要为路边的野花驻足费神。

 昊明在感情上的含糊不清、当断不断,会不会再次导致当年那样的惨剧?